博朗通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http://www.bramc.cn

博朗通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3年3月成立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资金100万元,是一家专业健康技术公司,产品涉及实验室流体、空气健康、个人美护等领域。博朗通前身是一支专业技术团队,从事自动化和血液净化设备研发多年,掌握多项血液透析净化中的检测、控制核心技术。2013年博朗通公司成立后,将原有血液净化设备中的核心技术引入实验室精密流体控制领域,推出多款高精度微量计量泵、透析液浓度检测模块、微气泡检测、漏血检测、平衡腔控制方案等。2014年博朗通进入空气健康领域,研发推出多款空气质量检测仪、空气监控器、空气云平台、空气控APP等产品。业务涉及线上、线下、工程、外贸等多个领域,产品广销全球市场,实施多个空气净化监控系统工程项目,应用于办公楼、学校、影院、别墅区、商场、健身房等多种场合,广受客户好评。2019年公司将业务扩展至个人美护行业,推出多款个人美护产品,涉及离子导入仪、洁面仪、补水仪等多项产品,博朗通提出“为了明日健康 创造无限可能”的口号,倡导健康品质生活,不断在各细分健康技术领域深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产品。

公司秉承“为了明日健康 创造无限可能”,博朗通致力于以积极的方式,为人们追求健康品质的生活探索多种可能性,不断锐意进取。凭借多年技术力量与丰富的开发经验,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健康产品及解决方案。

企业质量诚信承诺


为构建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本企业向社会郑重承诺:

一、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产品标准,不制假、不售假,杜绝虚假宣传,坚决抵制欺诈消费者等失信违法行为,不侵害其他企业合法权益。

二、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切实解决实际质量问题,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期待和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

三、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完善计量、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把控原材料、生产过程、产品出厂和储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关。

四、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打牢产品质量基础,开拓目标市场,提升顾客满意度。以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较高的市场占有水平树立和维护“北京名牌产品”的良好形象。

五、建立质量安全事故主动报告制度,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的质量投诉,自觉履行缺陷产品召回、“三包”等责任和义务。

本单位严格履行以上承诺,恳请全社会对我们关注和监督,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将失信违法行为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开。

质量提升经验业绩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它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产的关键。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说,优良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品牌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以质量做保证才是创品牌的根本途径。展望未来,在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当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回顾过往,我们有需要提升的地方也有需要肯定并发扬光大的成绩,公司在过往取得的成绩有如下几方面分享:

1、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主要重点放在员工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是否遵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等。其体现在员工应知道工序质量特性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建立了产品质量奖罚规定,明确了各工种质量职责范围及奖罚办法。我们本着以“罚”来杀一儆百,以“奖”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理念,做到奖罚有度。奖罚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为营销护航,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改。面对陈旧的设备,我们迎难而上利用仅有的资源,积极对设备进行修理和技改,使其满足生产需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3、对原材料及配料严格把关。为保证差评质量,对各供货商供应产品严格进行品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在原材料采购上本着“货比多家,合理选择”原则,从采购源头上购置材料质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

4、工艺方法、参数的调整。不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对生产工程不合理的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等研究讨论,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法、参数等。对图纸、工艺不合理,影响产品质量的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从根本上根除产品质量隐患。

以上是我公司质量提升经验的浅谈,产品质量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注重产品质量,最终会寸步难行,功亏一篑。只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还不够,我们还要把他做好,求质量,更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心中,形成牢固的质量意识;求品质,更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更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诚信问题已逐步成为是一个公众广泛关心的、具有普遍性的大问题,企业诚信建设不但必要而且紧迫。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而且颇为严重,在消费领域尤为突出。企业诚信缺失无论对国家、社会、人民,还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危害。

我公司认为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企业的诚信建设: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并利用法律的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特点,鼓励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行为,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违反合同、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所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经济主体都要给予平等地保护,对所有违背诚信行为都要依法追究、严惩不贷。

第二,建立完整、高效的诚信监督体系。促使政府的监管、社会的监督和企业的自律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网络监管系统,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讲求诚信的社会大环境。一方面,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完善监管制度,理顺监管程序,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对失信行为施予强大的外部压力。此外,要教育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身的监督约束机制,把诚实守信真正看作是一种无形资产,从而加强道德自律,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

第三,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建立健全诚信制度。所谓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指政府、民众就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遵循诚实守信原则的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因而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监管企业行为。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国有银行系统、工商、税务、计量、电信等职能部门,对市场中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并将有关信息快速反馈到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强大的政府监控力。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诚信制度,也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主要产品:BLATN空气质量检测仪、美容仪

企业图片展示 - 当前图片是第1张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8月23日联合印发《市场监管总局等14个部门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市监质〔2019〕162号),部署安排在2019年9月联合开展以“共创中国质量,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在全社会着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为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市场监管总局等14个部门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国市监质〔2019〕162号)确定2019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由市场监管总局等14个部门联合主办,并重点部署“开展质量主题宣传,大力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质量发展活力”,也特别要求“积极动员,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力开展‘质量月’活动,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推动诚信自律、规范经营”“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活动,推动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助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作为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和质量专业社团机构(原隶属于原质检总局,现隶属于市场监管总局),自2004年开始就连续多年在全国“质量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因为具备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组织发动深入、企业参与积极、社会各界互动性强、媒体舆论报道广泛等特点,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已经成为全国“质量月”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活动之一。

为持续助力企业积极承担质量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和推动质量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不可或缺积极努力,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代表各地区、各行业质量管理水平较高和质量责任、质量诚信、质量安全、质量水平、质量发展、质量创新具有良好示范带头作用的近两千家标杆典型企业再次在2019 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中开展了“企业质量诚信倡议”活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 “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调查汇总公告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 中国经济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中国消费网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金开律师事务所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大嘉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