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纲要》还从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7年,位于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700余亩,注册资48.22亿元,是以铝冶炼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

百河铝业拥有240KA预焙铝电解槽312台,330KA预焙铝电解槽564台,年产规模70万吨电解铝,各项指标均优于铝行业规范,连续多年在青海省被遴选为“能效”领跑者。企业现有员工2800余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749人,企业下设9个职能部门、3个中心、8个车间。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建厂初是由青海百货公司投资建设,年产电解铝0.7万吨;2001年被西部矿业收购并全面升级改造,年产10万吨电解铝;2013年5月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1月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黄河再生铝业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要求成立青海百和再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原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2018年4月根据青海省投资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百河铝业公司吸收合并百和再生公司,目前企业具有年产电解铝70万吨的产能。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执行重熔用铝锭GB/T1196-2017标准,2008年企业“BHL”牌重熔铝锭在上海期货交易注册,2010年被评选为“青海省著名商标”;2014年被授予“现场管理五星级”现场评价;2016年被评选为青海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连续多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上缴利税先进单位”、“节能先进集体”;2017年被评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运行先进企业”;2014年1月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为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铝行业规范条件》企业。

“十三五”期间,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提升环保”“百和再生技改项目”等一系列技改项目和技术进步,2016年荣获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多项新技术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青海省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在此基础上百河铝业将进一步发挥青海省投资集团公司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链优势,充分利用甘河工业园资源优势,打造甘河工业园铝液供应基地,实现了企业总产能70万吨的大型铝液生产的原料基地。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百河铝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使综合能耗优于国家行业标准,建设绿色环保企业,实现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最具竞争力的电解铝企业。

未来发展,百河铝业将在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一核心,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放松,内抓管理和改革,外抓市场和经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降本增效、全面精益管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以良好地生产经营业绩,开创企业新的辉煌。

百河铝业秉持“追求完美、创造价值、持续改善、坚持到底”的精益文化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BHL”牌为上海期货交易品牌,执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四大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生产全过程以清洁能源为主,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碳足迹”认证,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达到90%以上。

放眼未来,百河铝业公司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人才为支撑依靠创新驱动,做精做强产业,努力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绿色环保企业,力争打造成为行业内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精益企业。

主要产品:BHL重熔铝锭

服务电话:0971-2268803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调查汇总公告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中国经济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 中国产品质量信誉网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6557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