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品牌建设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优质”是张什么牌?

2018年01月30日 15:14   来源:中国质量报   

  “广东优质”来了!对于广东再造制造业来说,这是一张什么牌?我们怎样理解“广东优质”的意义?当前,全球再工业化回潮。随着“中国制造2025”扬帆启程,制造业已经被置于关乎未来成败的战略高度。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或者重大的经济举措,都将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甚至世纪经济版图。那么,“广东优质”,将给广东、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什么?

  □ 本报记者 沈 洪

  中国制造看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制造业、实体经济一直是广东称雄的重要支撑。2017年9月28日,随着“广东优质”品牌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广东优质”被定义为代表广东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区域形象标识,“广东制造”将摒弃没有质量的增长、没有效益的速度,加快向“高起点、高效率、高附加值”和“低排放、低能耗、低占用”的战略转型。

  广东,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在质量强省战略的引领下,通过推进“广东优质”品牌认证,使广东名牌培育工程向前进一步推进,开启了一场制造业的品质革命。一方面,提升广东产品和企业的整体品质形象和竞争力,放大“广东制造”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将推动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迈进,把“广东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

  痛点开启“广东制造”的品质革命

  珠海号称“打印耗材之都”,世界70%以上的色带、兼容墨盒、硒鼓都来自这里;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描述的是东莞在全球电脑制造业拥有的重要地位;

  狮岭镇,有着“世界皮具之都”之称,一个小镇就有皮革皮具生产销售企业超6000家,产品出口占欧洲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然而,当这些“广东制造”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国际知名度产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生地”。

  代工能力强大,但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设计,品牌“叫不响”……一件产品,折射出“广东制造”的痛点。

  时间倒推十几年,“谁都能卖”“什么都能卖”“卖什么都赚钱”……充沛的廉价劳动力、粗放的资源利用模式等因素支撑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纺织服装、鞋、小家电产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广东出口的主力军。

  时过境迁,今天的“广东制造”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长期以来,广东的制造业得益于劳动力、资金和环境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以代工、加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造业,导致产能过剩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真正拥有国际品牌的产品寥寥无几。随着曾经推动广东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的人口、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传统力量逐渐消失,以薄利多销为代表的传统制造路径也越走越窄,无品牌、雷同性强、附加值低等“后遗症”,使广东传统制造业身陷困境。

  向外看,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力图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复苏;同时,积极引导海外制造业回归本土,为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添加砝码。

  向内看,人口红利正在终结,环境、资源已经触及“天花板”,消费市场处在升级阶段,导致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在熙熙攘攘的海外购物大军中,不乏手持长长清单的中国游客身影;在一长串“购物清单”中,电饭锅、保温杯、刀剪等一大批日用品赫然在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广东诸多工厂库房内,此类产品铺满货架,有的甚至产能过剩、积压严重。

  广东制造为何难以与“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相媲美?关键是缺乏一大批过硬的优质产品。面对严峻形势,广东制造业该如何突破重围、浴火重生?

  随着“广东优质”品牌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正在着力打造的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广东优质”品牌建设制度体系,无疑是培育卓越产品和卓越企业,再造广东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是以国际先进质量水平为标杆,对符合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广东产品和服务进行认证,通过持续性和整体化培育,形成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于一体,市场与社会公认的区域综合认证品牌,树立广东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形象,推动“广东优质”品牌向世界名牌升级,促进广东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微观产品服务质量“双提升”。

  二是通过完善“广东优质”标准体系,到2018年建立“企业申请+第三方认证+政府监管+社会认可”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基本机制,使“广东优质”认证制度得到市场认可,质量认证的国际互认取得成效。

  三是要求认证产品和服务100%采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标准,10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到2020年使“广东优质”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批品牌形象突出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认证,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广东省大力推进“广东优质”品牌建设,目标是把“广东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从而使“广东优质”区域品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广东优质”推动“广东制造”升级

  早在2010年,我国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有数据显示,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强中,我国只有个位数的品牌入围。

  从广东的情况看,虽然制造业已形成较大总量,但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集中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缺乏、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质量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这其中,标准水平的高低,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当下看,广东本土品牌最大的问题是,小品牌多、层次高的少,品牌的国际识别度不高,与广东制造业大省地位不相符。这种现状表明,低水平的标准导致低档次的制造,阻碍了“广东制造”竞争力的提升。

  “产品”变成“商品”,靠质量、靠口碑、靠信誉。人们在谈论“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瑞士制造”时,其实关注的是他们的“制造标准”。因为,标准作为制造业的制高点,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就占据了制造的制高点。高质量来源于高标准,如果说“智造”旨在提升“广东制造”硬实力,那么标准提升则意在提升“广东制造”软实力。

  在推进“广东优质”认证和品牌建设中,将把构建先进的标准体系作为“广东优质”品牌建设的基础支撑,使“广东优质”标准越来越多地上升为国际标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广东优质”品牌“走出去”。

  一方面,将实施“广东优质”标准提升工程,制订“广东优质”管理标准,统一规范“广东优质”在追求卓越、关注绿色、聚焦精品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加大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比对、评估和转化力度,并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另一方面,将通过制定一系列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东优质”产品、服务标准,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提升企业执行标准水平,形成“广东优质”高标准体系。

  此举意味着,广东将以标准为手段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推动企业比照一流标准对标达标,全面提升“广东优质”的品牌形象,从而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广东优质”推动品质消费。

  “广东优质”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标识,它的核心内涵是“广东智造”和“广东创造”。可以说,“广东优质”的品牌标识认证,既是广东制造业的一次自我转型,也是广东制造业再升级的突破口。

  为了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激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广东明确了企业加入到“广东优质”中,必须符合“广东优质”标准,且要通过四步严格的认证程序。第一步是企业向认证联盟提交申请,联盟对申请材料审核后,由企业自愿选择联盟内符合条件的认证机构受理认证。第二步是抽样检测,认证机构到企业的生产线末端或成品仓中进行抽样并送至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第三步是企业现场检查,认证机构根据联盟统一制定的广东优质认证实施规则,对企业的质量保证、技术研发、顾客与市场管理等能力进行现场检查。第四步是审核发证,联盟对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审核通过后统一制定认证证书的编号和样式,由认证机构颁发广东优质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为3年。

  为建立“广东优质”认证模式,2017年6月8日,广东优质认证联盟表决通过了广东优质认证联盟章程和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将广东优质认证联盟确立为“广东优质”认证的实施主体。一是在广东省质量强省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采取国际通行的认证模式,制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确保获证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对获证产品实施严格的后续监管,引导获证产品购买产品责任保险,为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提供明确指引,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充分保障。三是认证联盟将统一制定认证标准、认证制度和认证实施规则,组织符合条件的认证机构具体开展认证工作。四是将对“广东优质”认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提升“广东优质”认证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努力把“广东优质”认证打造成为消费者信赖的认证品牌。

  以“广东优质”品牌建设为牵引,推动广东品牌的国际互认,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将激发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责任编辑:佟明彪)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