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权威发布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持质量兴农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2018年02月26日 13:25   来源:中国质量报   

  □农业部党组成员 宋建朝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农业长远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们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准确把握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

  当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肉类、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市场上农产品应有尽有,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国农产品供求从长期短缺转变为总体平衡,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过去吃不饱的时候,人们对质量安全不在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有了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农产品质量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提出了“产出来”“管出来”和“四个最严”等明确要求。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抓好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些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业部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2017达到97.8%,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是标准先行品牌增效。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60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5000余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创建“三园两场”1.8万多个,“菜篮子”大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三品一标”总数达12.1万个,一大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和百姓餐桌,更好地适应了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专项整治严打重惩。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禁限用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近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89万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370万家次,查处问题23.8万起,清理关闭生猪屠宰场1107个,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被依法逮捕判刑和重罚,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8.3亿元。三聚氰胺连续8年监测全部合格,“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地下生产经营链条基本打掉,高毒农药和禁用兽药问题基本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国所有的省(市、区)、88%的地市、75%的县、97%的乡镇建立了监管机构,总人数约11.7万人。投资支持建设部省地县农产品质检机构3000多个,检测人员达到3.2万人。农产品监测范围扩大到155个大中城市、约110个品种、94项指标,覆盖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2016年,全国共检测样品达90多万个,发现了一大批问题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实施种子追溯编码标识、兽药二维码制度和农药质量追溯试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于2017年6月30日上线试运行。

  四是创新方式落实责任。按照国务院食安委部署,组织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首批107个创建试点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9.3%、群众满意度达到90%,比创建前分别提高2个和20个百分点。2017年又启动了第二批215个县市创建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创建范围。强化属地管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对地方农业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要求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依法落实相关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教育,杜绝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加强与国家食药监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试点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一些地区、个别品种上还比较突出,个别生产者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尚未杜绝,各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

  二、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心将从追求高产量,向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坚持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唱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农业生态绿色、优质安全的新形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

  完善标准体系,促进绿色产品供给。标准是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评价的科学技术准则。要更好地实现农产品优质绿色化供给,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战略是最有效的实现路径。按照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加快农兽药残留限量、畜禽屠宰、饲料安全、畜禽污染物等标准制修订进程,实现重点品种、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全覆盖,支持地方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转化为简便易懂的操作规程和明白纸,确保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按标管控。强化国际标准跟踪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标准制修订国际话语权。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投入品使用管控,推行综合防控和减量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实施示范,推行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GAP)、养殖业产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在“菜篮子”大县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

  强化认证管理,培育绿色优质品牌。品牌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紧跟农业品牌化发展大趋势,全面启动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让绿色优质成为农业品牌的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式调整改革,将产品认证与产地认定合二为一,统一下放地方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过程中的合格评定功能。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发展规模,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大批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深入挖掘农产品地域特色,加快推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批环境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受控、品质优异的区域公共品牌。严格农产品认证行为,严把认证准入门槛,强化证后监管,提升认证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农产品双边和多边互认,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

  健全支撑体系,加强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牢固树立依法监管、全程监管理念,严防、严控、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等法律法规修订进度,为强化执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提高年度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的质量,扩大监测的范围和参数,丰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问题隐患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乱宰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加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三品一标”认证、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三品一标”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市)为单位整建制创建,总结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提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开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发挥消费者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加强行业监督自律,调动生产经营者维护行业规则,执行行业道德,落实“黑名单”制度,强化部门联合奖惩。

  强化产业素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但质量安全水平、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与农业大国地位相比不匹配,最根本的原因是产业素质不高,因此推进质量兴农,需要在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综合发力。坚持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把一家一户生产纳入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轨道。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提档升级。加强“一品一策”和绿色防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研发快速、精准、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分析方法、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100万人以上,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技术指导和宣传引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村入户,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

  抓好科普宣传,提振公众消费信心。坚持共享共治,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加大对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开展绿色食品进学校、进社区、进超市等活动,办好农交会、绿博会、茶博会,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鼓励媒体为优质品牌鼓与呼,为品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通过科普文章、图书画册、网页视频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解读,提升公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识别能力;对各类谣言或不实信息,依托专家队伍及时发声辟谣,会同有关部门对造谣传谣行为进行综合治理。积极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论坛、发布会、政策解读、新闻采访、署名文章等形式开展正面宣传,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和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农业部门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和质量强国战略的需要。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不断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佟明彪)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