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刘源张:说质量强国

2011年12月06日 17:25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质检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那么,有必要提出质量强国吗,有可能建设质量强国吗?质量强国的条件是什么,问题和措施有哪些呢?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我们来议论议论这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会增强我们建设质量强国的信心,也会有助于落实建设质量强国的行动。

    一、我们有必要建设质量强国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现在的质量形势怎么样?2010年我国出口的商品达到约15000亿美元,但我国是质量大国,还不是质量强国。无论是保持出口,还是拉动内需,我们都必须把质量从大做强。

    第二,我们的质量情况怎么样?我们的一些产品质量虽然不错,但是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影响到市场占有率。这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因素,这种局面也只有从质量大国转向质量强国的过程中寻求改善。

    第三,我们的人民怎样看待我们的质量?2011年3月,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质量协会共同进行了“质量强国战略——全国社会公众问卷调查”活动,得出的结果是,95.1%的问卷回答“有必要”;其中60.2%认为“非常必要”。质量成了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二、我们有可能建设质量强国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在建设质量强国上有一个有利的社会基础。我国在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计量和知识产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可以保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基本条件。我国的质量专业队伍在人数和水平上都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如果加以善用,必将能够在建设质量强国上起到作用。尤其是,我们已经在全国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余年,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全面质量管理更加符合现实需要,那么它必将成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有力工具。

    第二,国家政策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后5年政策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的举措之一是,淘汰落后的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和产品。判断的关键准则就是质量。

    第三,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美日欧的质量强国经验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尤其是日本。“日本货”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是,战后的30年日本的“质量救国”运动,造就了“日本造”的国际美誉。

    三、质量强国的表现在哪里

    首先要有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这个名牌必须是国际承认的。自己关起门来评,是算不了数的。国际上的质量强国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当然,要做到名牌,只有高质量的产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还要有高质量的广告宣传。

    其次要有自己的支撑名牌产品的标准和专利体系的制度。所谓核心技术的标准或专利如果不是自己的看家本领,人家不会认可这样的国际名牌。标准和专利要形成一个体系,才能有自己的特色。不用说,这个体系要有相应的制度去保证。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质量的人才队伍。事是人干出来的,物是人造出来的。国际名牌、质量强国都需要一流的人才。国际上的质量强国都拥有一批极为优秀的质量专业人才,他们组成学会,形成团队,在各自的所属单位,提出新思想,创造新产品,发明新工艺。这批人参加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掌握话语权。近几年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远远不够。

    四、问题和措施

    在建设质量强国的事业上,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一个是质量意识的问题。企业员工没有坚强的质量意识,生产不出优良质量的产品。消费者没有积极的质量意识,社会形不成对企业的质量行为的监督或促进作用。

    第二个是诚信和认真的问题。我曾说过,“不认真,缺诚信,是我国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癌症”,得到一些同志的认同。今天,我还要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质量强国是建立不起来的。

    第三个是在科学上正确对待质量和质量管理的问题。我们是不是都把质量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把质量管理当做一门重要的学科。这件事大有疑问。

    第四个是社会责任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这一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态度。我们的社会有责任把这个态度改一改。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大战略上,应该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件头等大事。

    第五个是国际交流的问题。外国对我国的质量实在误解太多,成见太深。在产品质量上和服务质量上说三道四,固然其中有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确有事实上的差别。我们政府的政策,我们企业的努力,很多不被外国知晓。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上面我提出了五个问题。这些都是有关建设质量强国的问题。那么,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措施。我知道,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机构都在关心、思考、决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一件,我要在这里做一介绍。它就是我们的有关各界正在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15年)草案》。它总结了我们过去5年的质量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改革的措施,有待国务院的批准。我相信,这个纲要的贯彻实施必将推进我们的质量强国建设。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它就是我们的“质量强国战略纲要”。

    (作者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佟明彪)

延伸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金开律师事务所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大嘉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