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张:说质量强国
2011年12月06日 17:25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质检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那么,有必要提出质量强国吗,有可能建设质量强国吗?质量强国的条件是什么,问题和措施有哪些呢?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我们来议论议论这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会增强我们建设质量强国的信心,也会有助于落实建设质量强国的行动。
一、我们有必要建设质量强国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现在的质量形势怎么样?2010年我国出口的商品达到约15000亿美元,但我国是质量大国,还不是质量强国。无论是保持出口,还是拉动内需,我们都必须把质量从大做强。
第二,我们的质量情况怎么样?我们的一些产品质量虽然不错,但是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影响到市场占有率。这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因素,这种局面也只有从质量大国转向质量强国的过程中寻求改善。
第三,我们的人民怎样看待我们的质量?2011年3月,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质量协会共同进行了“质量强国战略——全国社会公众问卷调查”活动,得出的结果是,95.1%的问卷回答“有必要”;其中60.2%认为“非常必要”。质量成了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二、我们有可能建设质量强国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在建设质量强国上有一个有利的社会基础。我国在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计量和知识产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可以保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基本条件。我国的质量专业队伍在人数和水平上都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如果加以善用,必将能够在建设质量强国上起到作用。尤其是,我们已经在全国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余年,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全面质量管理更加符合现实需要,那么它必将成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有力工具。
第二,国家政策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后5年政策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的举措之一是,淘汰落后的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和产品。判断的关键准则就是质量。
第三,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美日欧的质量强国经验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尤其是日本。“日本货”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是,战后的30年日本的“质量救国”运动,造就了“日本造”的国际美誉。
三、质量强国的表现在哪里
首先要有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这个名牌必须是国际承认的。自己关起门来评,是算不了数的。国际上的质量强国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当然,要做到名牌,只有高质量的产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还要有高质量的广告宣传。
其次要有自己的支撑名牌产品的标准和专利体系的制度。所谓核心技术的标准或专利如果不是自己的看家本领,人家不会认可这样的国际名牌。标准和专利要形成一个体系,才能有自己的特色。不用说,这个体系要有相应的制度去保证。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质量的人才队伍。事是人干出来的,物是人造出来的。国际名牌、质量强国都需要一流的人才。国际上的质量强国都拥有一批极为优秀的质量专业人才,他们组成学会,形成团队,在各自的所属单位,提出新思想,创造新产品,发明新工艺。这批人参加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掌握话语权。近几年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远远不够。
四、问题和措施
在建设质量强国的事业上,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一个是质量意识的问题。企业员工没有坚强的质量意识,生产不出优良质量的产品。消费者没有积极的质量意识,社会形不成对企业的质量行为的监督或促进作用。
第二个是诚信和认真的问题。我曾说过,“不认真,缺诚信,是我国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癌症”,得到一些同志的认同。今天,我还要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质量强国是建立不起来的。
第三个是在科学上正确对待质量和质量管理的问题。我们是不是都把质量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把质量管理当做一门重要的学科。这件事大有疑问。
第四个是社会责任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这一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态度。我们的社会有责任把这个态度改一改。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大战略上,应该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件头等大事。
第五个是国际交流的问题。外国对我国的质量实在误解太多,成见太深。在产品质量上和服务质量上说三道四,固然其中有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确有事实上的差别。我们政府的政策,我们企业的努力,很多不被外国知晓。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上面我提出了五个问题。这些都是有关建设质量强国的问题。那么,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措施。我知道,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机构都在关心、思考、决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一件,我要在这里做一介绍。它就是我们的有关各界正在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15年)草案》。它总结了我们过去5年的质量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改革的措施,有待国务院的批准。我相信,这个纲要的贯彻实施必将推进我们的质量强国建设。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它就是我们的“质量强国战略纲要”。
(作者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我们有必要建设质量强国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现在的质量形势怎么样?2010年我国出口的商品达到约15000亿美元,但我国是质量大国,还不是质量强国。无论是保持出口,还是拉动内需,我们都必须把质量从大做强。
第二,我们的质量情况怎么样?我们的一些产品质量虽然不错,但是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影响到市场占有率。这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因素,这种局面也只有从质量大国转向质量强国的过程中寻求改善。
第三,我们的人民怎样看待我们的质量?2011年3月,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质量协会共同进行了“质量强国战略——全国社会公众问卷调查”活动,得出的结果是,95.1%的问卷回答“有必要”;其中60.2%认为“非常必要”。质量成了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二、我们有可能建设质量强国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在建设质量强国上有一个有利的社会基础。我国在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计量和知识产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可以保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基本条件。我国的质量专业队伍在人数和水平上都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地步,如果加以善用,必将能够在建设质量强国上起到作用。尤其是,我们已经在全国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余年,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全面质量管理更加符合现实需要,那么它必将成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有力工具。
第二,国家政策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确定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后5年政策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的举措之一是,淘汰落后的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和产品。判断的关键准则就是质量。
第三,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美日欧的质量强国经验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尤其是日本。“日本货”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是,战后的30年日本的“质量救国”运动,造就了“日本造”的国际美誉。
三、质量强国的表现在哪里
首先要有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这个名牌必须是国际承认的。自己关起门来评,是算不了数的。国际上的质量强国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当然,要做到名牌,只有高质量的产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还要有高质量的广告宣传。
其次要有自己的支撑名牌产品的标准和专利体系的制度。所谓核心技术的标准或专利如果不是自己的看家本领,人家不会认可这样的国际名牌。标准和专利要形成一个体系,才能有自己的特色。不用说,这个体系要有相应的制度去保证。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质量的人才队伍。事是人干出来的,物是人造出来的。国际名牌、质量强国都需要一流的人才。国际上的质量强国都拥有一批极为优秀的质量专业人才,他们组成学会,形成团队,在各自的所属单位,提出新思想,创造新产品,发明新工艺。这批人参加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掌握话语权。近几年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远远不够。
四、问题和措施
在建设质量强国的事业上,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一个是质量意识的问题。企业员工没有坚强的质量意识,生产不出优良质量的产品。消费者没有积极的质量意识,社会形不成对企业的质量行为的监督或促进作用。
第二个是诚信和认真的问题。我曾说过,“不认真,缺诚信,是我国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癌症”,得到一些同志的认同。今天,我还要说,这个问题不解决,质量强国是建立不起来的。
第三个是在科学上正确对待质量和质量管理的问题。我们是不是都把质量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把质量管理当做一门重要的学科。这件事大有疑问。
第四个是社会责任的问题。重技术、轻管理,这一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态度。我们的社会有责任把这个态度改一改。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大战略上,应该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件头等大事。
第五个是国际交流的问题。外国对我国的质量实在误解太多,成见太深。在产品质量上和服务质量上说三道四,固然其中有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确有事实上的差别。我们政府的政策,我们企业的努力,很多不被外国知晓。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上面我提出了五个问题。这些都是有关建设质量强国的问题。那么,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措施。我知道,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机构都在关心、思考、决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一件,我要在这里做一介绍。它就是我们的有关各界正在制定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15年)草案》。它总结了我们过去5年的质量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改革的措施,有待国务院的批准。我相信,这个纲要的贯彻实施必将推进我们的质量强国建设。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它就是我们的“质量强国战略纲要”。
(作者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