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徐济超:质量是强国之本

2011年12月15日 1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纵观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近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使我们越来越深刻感悟到质量在全球化经济进程中的巨大作用:质量是大国与强国的分水岭,质量是经济含金量的试金石,质量是国际汇率走向的风向标,质量是发展方式转变的晴雨表,质量是技术、管理和技能综合效能的计量仪。我们深知,这些年质量的推进成就了我们经济大国的现实,但是我们也更清楚认识到也正是质量上还存在的差距,致使我们在走向强国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当今卓著的发展成就筑起了未来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在新的起点上,各级党政更迫切需要不断动员全社会、全民族向质量强国目标奋力攀登,勇往直前,阔步走向中华民族质量发展的伟大历史时期。

    一、质量是大国与强国的分水岭

    当今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然而大而不强的现状也被社会广泛认同。如果我们的社会质量意识和质量现状达到世界级水平,我们国家一定能够成为既大又强的国家。

    质量是经济含金量的试金石。经济含金量主要指经济运行中获取的财税收入、劳动者薪酬水平以及企业利润率等,总体上讲就是经济运行中创造社会财富的多少。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同样的GDP,我们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比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甚低,而劳动付出、资源消耗却居高不下,这种巨大反差虽涉及技术、管理和技能问题,但最终归咎于质量水平的差距。质量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同时也是检验经济含金量的试金石。

    质量是汇率走向的风向标。确定汇率的支点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劳动力成本,事实上主要取决于质量竞争力,如果廉价的劳动力也能生产出世界级水平的质量,质量竞争力能够保持可观的市场份额,那么让人民币更有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全球化经济中通过汇率杠杆,我们也想让人民币更有价值,让我们付出的劳动、消耗的资源更有价值,这些价值的实现必须靠质量竞争力作保证。只要我们能够加快质量跨越式提升,有了质量的保驾护航,在国际汇率中人民币可以实现更高的价值,质量发展水平一定会充分体现在汇率的走向中。

    二、质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晴雨表

    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要素结构的重大转变。要实现这三大结构的真正转变,提升质量是根本途径。

    质量促进经济动力结构调整。健康的经济动力结构主要是依赖内需、外需和合理的投资比重。缺乏质量竞争力,争不到相应的内、外需市场份额,又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只好靠加大各类投资力度就近创造新需求,保障经济的高增长。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是导致投资比重超常的直接原因,要走依靠内、外需求发展经济之路,根本途径是提升质量竞争力。

    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决定经济运行质量。我们总是期望一产比重较小,二产比重适度,三产比重较大的产业结构。这样的产业结构取向可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较高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如何才能使三产比重增大呢,通常情况下只有靠质量竞争力,才能带来产业的高附加值,才能创造丰厚的社会财富,为人们享用各类服务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各类服务业才能更兴旺发达,产业结构中,三产的比重才可能充分增加。因此,提升产品质量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质量是技术、管理、技能综合效能的计量仪。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依靠资金、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在新的发展时期必将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技能提高。技术进步推进质量实现大突破,管理创新使质量持续改进,技能提高是制造质量的重要保障,投入要素结构的转变是通向质量发展的桥梁。技术、管理、技能综合协调效能的大提升,必将促进质量进步的大跨越。

        三、切实把握好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

    质量的形成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规律,才能正确把握质量工作的主线和方向,有效地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

    正确把握宏观质量与微观质量的关系。众所周知,各级党政不仅关注GDP的增长,而且越来越关注税收、财收的多少,税收、财收的水平直接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但过去很少把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和产品的微观质量直接挂起钩来,实际上二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产品的质量就是竞争力,就是产品、产业的附加值,经济的增加值,也就是经济运行的质量。要提高经济运行的宏观质量,就必须从微观的产品质量抓起。

    正确把握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带来产品或工艺创新,在技术突破之后新一轮突破到来之前,必须利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持续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各类成本,这种质量管理贡献质量的形式是渐进的、连续的,优势是成本低廉。高质量低成本的结果是源于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的交替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是企业实现长期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正确把握源头治理与事后监管的关系。质量的源头治理反映了管理的先进理念,多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结论是源头治理付出较小的投入就可避免事后指数级的巨大损失。在质量管理中要强力推行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不仅企业要实施源头管理,而政府的质量部门也应如此。我们根本的管理理念是事前单位一定要致力于质量的源头治理,但现实的发展进程和非完善的市场发育还必须统筹好事后监管,特别是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产品。

    四、阔步走向质量强国新时期

    在质量强国的道路上,我们要谋划好中长期质量发展战略,建立先进的质量推进体制机制,融合世界上先进的质量思想和体系,强力推进质量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要谋划好新时期的质量发展纲要。1996―2010年,《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5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1―2020年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力推进科学发展的10年,必须谋划好、制定好新时期的质量强国纲要,将质量发展纳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规划。

    要设立权威的国家质量奖。尽快设立和实施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质量奖,可以营造全民族、全社会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激励企业积极运行国际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素质。

    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质量是品牌的基石,品牌是质量的结晶。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附加值。只有大批知名品牌,才能支撑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才能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跨越。

    要加快综合质检技术研究机构建设。拥有涵盖质量、标准、计量、检测、技术等综合性、权威性的高水平质量标准技术研究机构,是提升整个国家或区域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我们虽有自己的质检技术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标准技术的综合龙头研究机构。国家和省区市都应设立这样的权威研究机构。

    改革开放的卓越成就为推进我国质量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的国家质量发展纲要的引领下,我们将阔步走向质量强国新时期,中华民族的质量强国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河南省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佟明彪)

延伸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金开律师事务所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大嘉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