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书

贵州长通集团智造有限公司

http://www.guizhouchangtong.com/page94?article_id=41

贵州长通集团智造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实缴注册资金1.3亿元,专业从事预应力或部分预应力锥形杆、预应力或部分预应力锥形高强度杆、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等电力用混凝土制品生产及服务三十二年。

贵州长通作为GB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GB/T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柱》、GB/T27794-2011《电力电缆用承插式混凝土导管》等7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参编单位之一,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贵州长通致力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化,以确保贵州长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最高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

贵州长通成立三十二年来,累计向各类电网客户提供优质电杆产品300.377万根/段。近三年在电网行业供货业绩金额5.26亿元,供货数量32.65万根/段。

贵州长通现有员工234人,总厂房面积117726.51平方米,在贵州、广西、云南、广东设立4个生产基地,自动化离心生产线17条。主要生产设备3297台,其中自动化生产设备281台(套)、试验检测设备364台(套),模具工装设备2652台(套),年均可生产电杆超74.51万根(段),可实现年应急生产82.417万根,满足南网各省市、区县、乡镇村落的供货需求。

贵州长通先后被授予“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黔南州重点实验室”等多项荣誉。贵州长通拥有一支完善的技术研发团队。近年来,贵州长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贵州长通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证书49项,包括8项发明专利和41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

贵州长通先后与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贵州长通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改进生产工艺及设备、采用绿电生产,实现生产环节节能减排。贵州长通2022至2024年绿电共计用量175.5万KW,总计减少碳排放量226.74万kg。同时创新性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斩获多项绿色企业荣誉,被评为“贵州省绿色工厂”、“绿色运输企业”。

贵州长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贫困地区捐款、为村民维修道路、捐赠化肥等方式贡献力量。新冠疫情期间,贵州长通向武汉捐款100万元,为鄂州人民免费送菜,支援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建设,并捐赠防疫物资助力电网工程复工复产。自台风“摩羯”登陆以来,贵州长通集团迅速组建援琼专项工作组,前往海南现场开展工作梳理,并配备电力保障物资,随时为海南抗灾复电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助力南方电网救援队千里驰援海南,共同抗击“摩羯”台风,恢复电力供应。贵州长通集团还采购了一千余份食品饮料及相关生活物资,为奋战在救援一线的工人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力量。

贵州长通集团智造有限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坚持为电网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

企业质量诚信承诺

贵州长通集团智造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实缴注册资金1.3亿元,专业从事预应力或部分预应力锥形杆、预应力或部分预应力锥形高强度杆、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等电力用混凝土制品生产及服务三十二年。

贵州长通作为GB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GB/T13476-20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柱》、GB/T27794-2011《电力电缆用承插式混凝土导管》等7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参编单位之一,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贵州长通致力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化,以确保贵州长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达到最高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

贵州长通集团智造有限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坚持为电网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

主要产品:长通电力(混凝土电杆、混凝土制品、热浸镀锌、金属构件加工)

服务电话:0854-5670666

企业图片展示 - 当前图片是第1张

2025年全国“质量月”文件
2025年全国“质量月”宣传口号
2025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2025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调查汇总公告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中国经济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 中国产品质量信誉网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6557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