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质量舆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心漂洋过海的“神药”

2020年12月22日 08:2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吃药用药不是小事,是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大事。通过代购获得的药品缺少医嘱,用药不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把药物等同于代购的一般商品,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近日人民日报调查显示,一些国外减肥药、眼药水、药膏等药品在国内网络、微商等渠道销售,通过邮寄、代购等途径进入我国市场,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药品代购这门生意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通过代购获得的药品缺少医嘱,用药不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纵观这些漂洋过海的所谓“神药”,大多都披上了一层见效快、疗效好的精美包装。比如鼻炎喷雾“喷一下,鼻塞立刻缓解”,感冒药“只需一天,症状全消”,止痛药“全身伤痛都能治”,等等。但是,衡量一种药物不能片面而论,既要看有效性,也要看安全性;既要审视治疗作用,也要观察不良反应。倘若短期有效但长期有害,疗效显著但副作用明显,那么这样的药物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神药”,甚至有可能成为耽误治疗、加重病症的“毒药”。

  吃药用药不是小事,是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大事。是不是在国外合法销售的药品,就可以随随便便进入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当然不是。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海外药品存在诸多隐患。原因就在于,很多国外药品在不同环境、不同人种、不同病症下会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在个人层面,非法入境的药品一般不具备中文说明书,患者对药品的使用禁忌、用法用量等很难掌握,极易造成误服,危害身体健康。在国家层面,国内药物生产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国外药品的质量能否符合国标,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另一方面,药物的运输和保管要求较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会严重影响药物品质。可以说,把药物等同于代购的一般商品,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正因如此,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我国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按照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药品零售必须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取得经营许可证,无证不得经营药品。但是,面对暴利的诱惑,仍有一些商家打着“科普”的旗号,吹嘘境外药物的功效。调查发现,很多药品代购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也没有药师或药学技术人员的指导,无论是药品来源的真实性,还是用药服药的专业性,都没有办法保障。近年来已有数十起因为代购药品而获刑的案例,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

  规范海外药品代购,目的是保护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击的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针对海外药品代购销售渠道多、散、杂等特点,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协同配合。除此之外,电商平台有义务、有责任对海外药品代购信息及时处理,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营造良好的药品网络销售环境;消费者有必要增强网络购药安全知识,对来源不明、药效不明的药物避而远之。

  在事关生命健康的选项上,一切都要以健康为基准,以法律为准绳。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