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315关注 > 2014年3.15关注 > 企业展示 > 重庆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2014年03月07日 18:45   来源:中国质量网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5月,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日本双日株式会社、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四方持股的中日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9亿美元,一期投资总额5.55亿美元。作为国内大型的综合性现代汽车制造企业,长安铃木公司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现有员工4400人。目前拥有天语、雨燕、羚羊、奥拓、锋驭五个系列车型,G、M、K系列三个发动机机型,已具备了年产25万辆整车和2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长安铃木通过引入日本铃木全球战略车型,不断完善现有产品谱系。锋驭——城市SUV价值标杆;天语SX4——真正的跨界车;雨燕——极具驾驶乐趣的两厢车;羚羊——省油耐用好养护的三厢车;新奥拓——世界级小车领袖,延续着铃木“小车之王”的美誉。

  长安铃木以“站在用户的立场,创造有价值的产品”为使命,以“小少轻短美”为建厂方针和价值观,坚持“诚信、高效、责任”的行为准则,努力打造“员工自豪、社会尊重、基业长青”的美好愿景。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公司荣获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重庆市纳税大户”、“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十佳外商投资企业”、“模范职工之家”等诸多荣誉称号。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以长安铃木为代表的“低能耗、高品质”轿车,将把握时代脉搏,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公司制定了五年规划和未来发展愿景:2016年产销轿车将达到50万辆,以树立节能轿车领军品牌为目标,精耕细作,不断开拓进取,最终实现“小车大未来”!

  建设质量强国 引导质量消费

  让消费者质量和服务同享 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名优企业“质量和服务诚信承诺”活动承诺公告

  服务大众 回馈社会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以“诚信、高效、责任”为准则,采用国际通行的精益生产方式,实行“准时制”和“零库存”管理,全面引进日本铃木公司的轿车生产制造工艺和现场管理模式,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长安铃木以“站在用户的立场,创造有价值的产品”为使命,恪守“服务大众、回馈社会”的承诺,坚持“精益生产、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造车理念,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科技、安全、节能、环保”的精品轿车。

  长安铃木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一级销售代理店350余家,授权、指定服务商440余家。秉承“处处为您着想”的服务理念和爱车管家“更专业”、“更快捷”、“更贴心”、“更放心”的品牌核心价值,长安铃木公司不仅为客户的爱车提供专业全面的维修服务,更侧重于从客户利益出发,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为客户筑起完善服务体系的同时,更让客户享受到高品质的汽车生活。

  主要产品:奥拓、羚羊、雨燕、天语、锋驭系列轿车

  http://www.changansuzuki.com

(责任编辑:赵剑波)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曝光台
消费指南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