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质量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匠心所致 时尚创新 柒牌携手CCTV《大国品牌》传递品牌力量

2018年04月25日 09:45   来源:中国质量网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2018年,柒牌携手CCTV《大国品牌养成记》(下简称“大国品牌”),迎来品牌发展的新时代。 

  自2017年,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体现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大国品牌》承载着“国家平台成就国家品牌”的使命,是国家以精品之作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一步,它以“中国品牌 世界共享”为理念,赋能有责任、有实力、有口碑的民族企业和中国品牌,汇聚起代表中国崛起的品牌群像,将中国品牌故事传递的文化理念深入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心里,助推中国品牌成长与发展。 

  大国品牌 时尚未来

  

  柒牌入选CCTV《大国品牌》启动仪式 

  2018年3月,柒牌携手CCTV《大国品牌》启动仪式盛大开启。《大国品牌》总出品人吴纲在致辞中分享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吴纲强调,在品牌经济时代,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享誉世界的自主品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国品牌》正努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方式展示当代中国品牌的风貌,寻找、培育、塑造一批能积极推动“中国造”的国家级品牌,让中国品牌闪耀于世界。吴纲还表示,柒牌作为一个持续创新的品牌,从中华立领开始就一直引领中国男士的时尚风潮,他也希望柒牌能够借助国家平台的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向世界展示中国时尚品牌的魅力。

  

  CCTV《大国品牌》总出品人 吴纲精彩致辞 

  福建柒牌时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肇设在致辞中表示,柒牌十分荣幸能够成为CCTV《大国品牌》中的一员,这将是柒牌品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柒牌将加快品牌升级和产品创新的步伐,引领行业变革,同时担负起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任,让世界了解中国品牌,让世界爱上中国品牌。

  

  柒牌时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肇设精彩致辞 

  在随后的启动仪式上,洪肇设与吴纲共同开启柒牌品牌发展的新篇章。未来,《大国品牌》将为柒牌量身打造高规格的品牌宣传片,并通过央视及《大国品牌》平台进行发布,向世界展示柒牌比肩世界的品牌理想。

  

  洪肇设与吴纲合影留念

  

  嘉宾在启动仪式上合影留念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柒牌从一家裁缝铺成长为一家传承中华文化并不断突破创新的大型服饰企业。2017年,柒牌连续14年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以425.72亿元品牌价值蝉联中国品牌前100强,继续领跑中国服装行业品牌阵营。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柒牌始终践行着“让中华时尚在世界传承”这一品牌使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5年APEC会议,再到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柒牌多次成为国家大型会议及活动的服装赞助品牌,向世界彰显中国时尚的力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西服起家,因中华立领扬名,柒牌始终围绕“品牌先行”的发展战略,以“创?新时尚”为理念,以多品牌、多系列、强单品为导向,相继推出“柒牌黑标”、“柒牌高级定制”、“柒牌中华立领”、“柒品汇”、“SEVEN MODERN”、“洪图轩”等多个品牌,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矩阵,并以柒牌智能时尚生态圈为依托,持续推进柒牌时装集合店的布局,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引领时尚消费,助力中国时尚产业升级。柒牌坚信,只有创新才能驱动未来,才能真正实现大国品质和大国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中国服装行业引领者,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将以登陆CCTV《大国品牌》为新起点,以国家品牌战略为导向,坚持不懈地探索、推动中国时尚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品牌塑造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彰显大国风范,比肩世界时尚潮流。

(责任编辑:苏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曝光台
消费指南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