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至 20 日,2025 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全球酒业领军者、投资领域精英与行业专家齐聚鹭岛,围绕 “新・万物生长” 的大会主题,共商产业创新与资本赋能的融合之道,为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起思想碰撞、资源协同的高端平台。

下文为中国酿酒大师、安徽迎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永培在在AIIC2025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上的讲话内容:
以生态酿造 创万物生长
时值初冬,鹭岛风暖;智慧如潮,万物生长。很荣幸受邀参加2025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与各位共话酒业未来。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如何探寻破局之道成为行业共同探讨的关键。正如本届大会的主题“新·万物生长”,真正的生命力,往往在压力下迸发;真正的创新,总是在变革中孕育。
什么样的生长,能挣脱短期波动、穿越产业周期,实现行稳致远?什么样的创新,能守住产业的根本底色,点亮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个问题,在迎驾深耕“生态酿造”的实践里,有着清晰又坚定的答案——真正的生长,源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真正的驱动力,来自对传统的守正创新。
接下来,我将以“以生态酿造 创万物生长”为题,与各位分享迎驾的实践与思考。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打造中国生态白酒领军品牌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在生态保护上构建酒类产业生态酿造体系,促进酒类产业向绿色生态发展全面转型。
这为我们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双碳”大背景下,中国酒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生态酿造是必由之路。

大别山英雄神奇,孕育了霍山这方独特的生态福地。这里是“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高达76%,平均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万多个;是“神奇绿谷”,境内有千米以上高山31座,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汉武帝敕封的“古南岳”钟灵毓秀。“新中国第一坝”巍然耸立,3座大型水库碧波万顷,78座中小型水库明珠散落,共同构成风光旖旎的佛子岭水库群,天然矿泉水储量丰富、类型稀有、品质极佳;是“仙草故里”,境内拥有生物6500余种,中药材1793种,其中“软黄金”霍山石斛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并成功入食入药。
我们立足霍山的天然禀赋,在白酒行业率先提出生态酿造,构建了“生态产区、生态剐水、生态酿艺、生态循环、生态洞藏、生态消费”六大生态体系,酿造出“醉得慢、醒得快、有点甜”的迎驾美酒。

生态产区,构筑酿酒环境前提。大自然是最好的酿酒师。迎驾位于浓香型白酒产区核心地带,较适宜的年平均温度,较高的相对湿度、年降雨量和森林覆盖率,较合适的年日照时数和年无霜期天数,以及较低的年平均风速、丰富的负氧离子含量,构筑了迎驾酿造好酒的环境前提。正是生态环境的深情回馈——山泉的清甜,阳光的炽热,雨露的润泽,四季的更迭,酿造出醇香、绵甜的迎驾贡酒。
生态剐水,打造酿酒水源基地。水乃酒之血,好水酿好酒。源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山涧泉水,经60万亩竹根层层过滤,水质清洌、纯净、甘甜,富含锶、硒、偏硅酸等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有益,更有益于酿酒,当地人称“剐水”,也叫“竹根活水”。2018年,迎驾的水源地——佛子岭水库,成功入选中国好水优秀水源地。“中国好水”的关键作用,形成了迎驾贡酒“晶莹剔透、绵甜爽口”的独特品质。
生态酿艺,创新酿酒技术体系。迎驾一直秉承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酿造工艺,将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以“皮薄、芯厚、菌丝丰满”的中温包包曲为糖化发酵剂,泥池老窖,90天长周期发酵,从原粮进厂到成品酒出厂历经69道传统酿造工艺,铸就了徽派五粮浓香的典型风格。
生态循环,突显酒企社会责任。我们在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白酒酿造的生态循环之路,投资建成了符合双碳目标的生态循环系统——用曲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液、废水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燃烧锅炉,一年燃烧沼气可节约煤炭1万2千余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糟烘干后粉碎作为饲料;酿造车间的屋顶全部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年光伏发电量达4000万度。
生态洞藏,锤炼迎驾酒体风格。酒之精妙在于藏,藏之灵地在于洞。迎驾的洞藏基地——黄岩洞、清潭洞,常年保持20℃左右的温度、85%左右的湿度,具有“冬暖夏凉”的微气候特点。通过洞内特殊的温度、湿度,丰富的微生物群与洞藏的原酒发生交互反应,从而促进原酒的老熟生香,使酒体发生质的飞跃。
生态消费,赋能国人健康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适量饮酒、喝健康好喝的酒已成为共识。我们秉承“消费者认为健康好喝的酒才是好酒”的理念,依托稀缺的生态资源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酿造出“醉得慢、醒得快、有点甜”的生态好酒,积极塑造健康饮酒的生态消费文化,为国人健康生活赋能。

为推动生态白酒的发展,2018年,在中国酒业协会指导下,由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迎驾联合成立的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落户迎驾,致力于生态白酒的研究与推广,为中国白酒国际化与全球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文化基础和消费基础。
生态酿造,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智慧在产业时代的回响,正是这套用创新持续延伸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018年,迎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酒行业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今年9月,迎驾还通过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认证,荣获“零碳工厂”(标准级)!
新质生产赋能生态酿造
在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浪潮中,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深刻重塑着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与价值逻辑。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中国白酒如何于守正中传承,于创新中生长,成为关乎未来的核心命题。
迎驾深知,在智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主攻方向的今天,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技改升级、设备更新、工艺优化、数字赋能,是白酒产业迈向未来的关键一跃。我们深入研究传统酿酒工艺,按照酿酒过程属于间隙性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在全国白酒行业率先完成了全部机械化改造,实现了粮、糟、糠、曲所有物料不落地,推行粮、糠、曲、水、汽的集中配送,进行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使工艺执行更规范、原酒质量把控更稳定。公司“白酒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为更好地适应大生产的需要,我们通过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赋能,开展智能化升级,在全国白酒行业率先实现酿酒机械化、自动化;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通过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预警等功能,实现原酒酿造、成品酒灌装、仓储物流全过程的智能管控;建立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工业设备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管理。智能制造让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酿酒车间的用工人数由以往每个班组13人减少到3人。
10月16日,工信部将“酿酒”列为“历史经典产业”,为酒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和指导方略。中国白酒的传承,是活态的传承;创新,是根植传统的创新。如今的迎驾,既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荣誉,也保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酿艺。在科技的赋能下,千年酿造技艺焕发新生,历史经典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使美酒更香、品味更高。

一瓶迎驾贡,生态美酒城
一瓶酒,承载的不仅是风味,更是一个区域的生态、文化与希望。只有企业的“小生态”融入地方的“大生态”,与山河共呼吸、与城乡共脉搏、与时代共潮涌,才能酿就“天人共生、美美与共”的永续华章。
我们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构建了激情之水——迎驾贡酒、健康之水——迎驾山泉、快乐之水——迎驾文旅、生命之草——魂之草霍山石斛,“三水一草”的四大产业发展格局。

我们以自身发展带动和反哺社会,形成了产业发展兴旺、生态环境宜居、居民生活幸福、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局面,让乡村全面振兴“可感可及”。通过做活“一河”文章,打造“两岸”风景,放大“四地”效应,彰显“五镇”特色,实现了连片发展,崛起了一座产城融合、文旅配套的“迎驾大庄园”,成为大别山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安徽样板区,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追求发展、创造财富的同时,我们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发起成立了安徽六安市迎驾慈善基金会,围绕乡村振兴、助学、拥军等开展公益活动,打造了“迎驾教育基石工程”“迎驾长城基石工程”等慈善项目,累计捐赠近15亿元,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5A级社会组织。
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先生称赞迎驾:把一座山变成了一座城,把万民农民变成了工人,把一河清水变成了黄金。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当前酒业正处在变革时代,消费需求在变,竞争格局也在变。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生态,是中国白酒永不褪色的底色;创新,是产业生生不息的动力。
在变革中生长,既要保持向上探索的力量,更要坚守向下扎根的定力。向上探索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能走多高;向下扎根的深度,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唯有根植生态,方能生生不息;唯有拥抱创新,方能活力永驻;唯有心系家国,方能基业长青!
最后,真诚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莅临大别山门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安徽霍山,走进“一河两岸四地五镇,迎驾大庄园”参观指导。迎驾贡酒愿与诸位同行,以对生态的敬畏之心酿好酒,以对文化的虔敬之心传薪火,以对未来的开放之心促创新,共同探索中国酒业“万物生长”的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