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以“三大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金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要有新思路   ·聚焦“数字经济”:风口之上如何提档升级?   ·中央网信办部署“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广西南宁12315中心提示 谨防直播带货诱导"场外交易"   ·两会现场速递|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谈市场监管领域热点话题   ·国家发改委:5%左右的增长目标理性务实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从源头抓起   ·缺乏规范管理引消费者“吐槽” 火爆的上门经济伴随“成长的烦恼”   ·新规来了!事关医保、食品和化妆品,还有这个赚钱“新法子”  
“三保”行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头条要闻 > 头条 > 正文
中经搜索

秒杀变引流,警惕直播带货“刷量”套路

2022年12月20日 10:01   来源:工人日报   

  随着直播带货日趋火爆,主播在直播间介绍商品时,观看量、评论数、粉丝及销售额,成为行业竞争的基本要素。直播间观看量和评论数越多,主播热度越高,商品曝光度也越高。因此,不少商家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推出秒杀商品,有的虚构观看人数、造假销售数据,还有的买点赞评论互动数。(见12月15日《法治日报》。 

  这些直播带货的“刷量”伎俩并不新鲜,可以说是传统电商玩剩下的,当初很多商家就是靠数据造假等花招欺骗消费者。在社交电商崛起之后,“刷量”套路进行了迭代升级,比如虚构粉丝、刷点赞等。无论怎么变换,本质都是花钱“刷量”,通过诱导消费来牟利。
  拿直播间秒杀来说,表面上是主播回馈粉丝的福利,告知消费者需要“拼手速”,调动网友的参与激情,制造秒杀、拼抢的热闹氛围。可实际上,直播间秒杀的套路很多,诸如虚构商品库存数量、水军做托儿、货不对板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商家可以搞暗箱操作,消费者却无法查证,秒杀活动常常沦为引流工具。
  直播带货“刷量”不仅违法,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因涉嫌虚假宣传行为,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比如,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不惜违反平台规定和法律,通过弄虚作假刷流量,给自己的店铺、商品涂脂抹粉,进而诱导购物消费,赚取非法利益。此类行为有时能赚得盆满钵满,引发他人效仿,给整个电商环境造成冲击。
  近些年来,监管部门对网络违规“刷量”现象高度重视,频频采取行动重拳整治,并出台了相关法律规章,明确刷单炒信属于违法行为,平台和商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结合实践和各方意见来看,依法打击网络“刷量”需要坚持常态化工作,不能松劲。同时,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打击商家“刷量”,引导和鼓励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相关黑灰产业链,斩断利益链条。
  目前,刷单炒信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不法分子分工合作,提供注册账号、吸粉、刷量、转账等一条龙服务,成为商家刷单炒信的帮凶和推手。而且,有关黑灰产业链隐藏较深,打击难度也大,这需要各个部门与平台、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并鼓励民众积极举报线索,合力挤压黑灰产业链的生存空间。
  
  江德斌
  
  
  

(责任编辑: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