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质量经济频道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质量舆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主探店别变味

2023年06月07日 09:1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对于博主探店视频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变味行为,监管部门要明确其广告代言者的性质,采取警告、下架视频、封禁等措施加大处理力度,为探店短视频套上“缰绳”、装上“过滤网”。

  ■房清江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流量的重要性。许多商家通过网红探店形式进行引流,衍生出了探店博主。从最初的“美食指南针”到现在的“拿钱办事”、割粉丝“韭菜”、恶意差评、吃“霸王餐”……网络探店行业背后易发法律问题引起了大家关注。(据《法治日报》6月4日报道)

  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探店博主通过对商家的美食种类、店内环境、服务特色等进行考察,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结合自己的评价分享给大众,消费者可以按图索骥,省去了自行查找的时间。然而,随着探店短视频风行,也出现了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乱象。今年5月1日实施的新版《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的情形外,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无论探店博主是否为店家雇用、是否收取费用,其行为都构成互联网广告,博主需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博主探店是短视频平台运营的一种类型,平台推送相关博主的探店广告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广告信息的发布者,应当为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相应责任。此外,短视频平台也应对平台用户负有信息审查管理等责任。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探店博主因虚假宣传而被处罚,该现象屡禁不止,根源在于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一方面,涉嫌虚假宣传的探店短视频藏身于各大平台,数量庞大,监管部门难以全部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即使涉嫌虚假宣传的探店短视频被监管部门发现,一般仅会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而探店博主受到的处罚相对较轻。因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明确其广告代言者的性质和代言的规范以及处罚办法,并加强对探店代言行为的动态监测,发现违规代言、虚假广告等行为,要加大力度予以查处。

  市场监管以及网信部门应当引导短视频平台落实管理责任,畅通用户投诉举报渠道,对于探店视频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账号,要督促采取警告、下架视频、账号降级、封禁等措施予以处理,为探店短视频套上“缰绳”、装上“过滤网”。

  此外,探店短视频宣传内容与实际服务不符,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地消费者组织应积极指导和支持消费者维权,对商家及网红博主进行制约。

  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理性看待探店宣传,对探店宣传中涉及选材、制餐、环境、服务等内容是否存在以分享为名、行广告营销之实的行为,要仔细辨识;积极引导餐饮商家理性广告营销,真正靠诚信、优质服务来积累消费者的口碑,避免掉入昙花一现、急功尽利的误区。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曝光台
消费指南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