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虎:演绎平凡亲情
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郝俊虎在做好工作的同时,10多年来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
郝俊虎出生在一个山西贫困山区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里靠父母务农维持生计和供孩子读书。因家庭贫困,为了供他从上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父母省吃俭用,他把这份情深深地埋在心里,时常告诫自己,父母这辈子不容易,要让他们晚年生活幸福。2003年,郝俊虎研究生毕业后,到宁夏检验检疫局做了一名科研技术人员,在技术中心工作10年来,他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逢年过节回老家,他看着两鬓斑白的两位老人,从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抽空常回家看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母亲查出患有食道癌,母亲怕花钱不做手术,怕给儿子带来经济负担。为了劝说母亲做手术,他请同窗好友帮忙做思想工作,编制病理谎言,坚持把母亲从老家接来,母亲的手术非常成功。由于母亲身体虚弱,一日三餐吃的食物要严格控制和限量,他为母亲特意制定了既营养又科学的食谱,让母亲按食谱进餐,避免了因食物不对给母亲带来痛苦。现在每年他都定期为母亲进行身体检查,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身体未见异常,他告诫自己无论自己有多大困难,也要让母亲好好活着。
2011年70岁的父亲,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家人怕影响他工作没有告知,在县医院住院一周,他知情后,坐火车回老家把父亲接到银川,做了脑血管支架手术。父亲住院两个多月里,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在父亲的病床前打地铺,坚持夜夜陪护。平日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烫脚,为了帮助父亲更好恢复,他每天坚持给父亲按摩胳膊和腿,促进血液循环。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继续守在老人床前。在郝俊虎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老父亲精神一直很好,积极坚持锻炼,半年后奇迹发生了,父亲竟然能拄拐独立行走。对于双亲的赡养,郝俊虎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地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工作上的应酬、朋友之间的聚会他都尽量推掉。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他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郝俊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家里家外、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这些年,郝俊虎坚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袁芳:彰显爱情坚贞
20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除了上班,她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因为她要守护在丈夫刘勇剑身旁,一次又一次地为丈夫赶跑死神,她就是48岁的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质监局工作人员袁芳。如今,刘勇剑已经因病于2012年6月去世,但这些年携手走过的路,袁芳依然清晰记得……
1990年,袁芳嫁给了刑警刘勇剑。刘勇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外出办案,家里只剩袁芳一人。就连儿子出生时,忙碌的丈夫也因出差未能陪在妻子身旁。而体贴的袁芳总是为丈夫着想,从不会因此而抱怨,为了给予丈夫更多的支持,她还包揽了照顾父母、操持家务等一切事宜。
原本,袁芳以为生活就这样顺利而美好,然而病魔却找上了这个幸福的家庭。1993年5月,刘勇剑在出差途中身体抱恙,后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沉重打击了年轻的小两口。袁芳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生活,但一想到患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袁芳坚定了要让丈夫活下去的信念。此后的日子,她陪着丈夫外出治疗,家里没钱,她就四处去借。
靠着透析,刘勇剑维持着生命,期间还多次病危。每一次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袁芳都强忍着泪水,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更不愿意让丈夫失去信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勇剑几次拒绝治疗,但是袁芳怎么能让他这么做。于是,袁芳动员亲戚朋友说服丈夫继续治疗,并用亲情感化丈夫。因为袁芳的坚持和不放弃,虽然刘勇剑经历了透析、换肾、脑出血等几次危险期,但最终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期间刘勇剑病情也曾好转,这是袁芳20年里最开心和幸福的日子。丈夫成功接受换肾手术后,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她很珍惜这段时间,在照顾丈夫的同时努力工作,为此还受到了单位多次嘉奖。后来,遵义市质监局相关领导了解到袁芳的实际困难,为了让刘勇剑有更好的医治条件,特地对袁芳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将她从习水县质监局调到红花岗区质监局。
然而,幸福的时光没维持多久,换肾的丈夫病情又加重了。这一次,袁芳依然和以前一样,带着丈夫四处医治,尽管医院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病危通知书,她仍然不愿意放弃,她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继续治疗。经过20年的反反复复后,刘勇剑因第三次脑出血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0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袁芳除了不离不弃照顾患病的丈夫,对双方老人也颇有孝心。由于丈夫老家有90岁高龄的祖母,父母又体弱多病,袁芳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看望老人,嘘寒问暖。几位老人身体有不舒服,袁芳总要乘车40公里,赶到老人身边,带他们去医院看病。老祖母深受感动,逢人便讲:“我家有个好孙媳妇。”刘勇剑的父母提起袁芳时,也总是热泪盈眶,夸奖她是好儿媳,兄弟姐妹都说多亏有个好嫂子,大哥才活这么多年。对于孩子,袁芳承担着母亲的职责,又承担着当爹的责任,即使忙于照顾丈夫,但对儿子的成长、学业,袁芳也同样没有疏忽。2009年,儿子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儿子感慨:“是母亲既当妈又当爹抚养了我,让我顺利考上大学。步入社会后,我一定要像母亲那样,将这种深情延伸下去。”
在家里,袁芳20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丈夫,不离不弃;在单位,她爱岗敬业,工作勤恳,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在邻里,她是个热心肠、贴心人,邻居夫妇有口角,她经常去当“和事佬”,家属院的路灯坏了,她主动找电工来修复,水管坏了,她积极联系供水部门修理……20年来,袁芳没有吃上一顿可心的饭菜,没有买过一件时髦衣服,更没有时间去交朋结友,只是一心想陪好丈夫照顾好家庭,只要他们幸福,她也就幸福了。
张春艳:传递真情无限
她曾经面临家庭的不幸,却不离不弃,用牺牲自我的幸福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让失去父亲的孩子有温暖,让老年丧子的公婆有依靠;她,用强烈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的工作热忱,成为爱岗敬业的楷模。她就是河南周口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副中队长兼“12365”举报投诉中心主任张春艳。张春艳1975年6月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2008年、2010年、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质监系统优秀工作者、2012年获得周口市质监系统“尚德重礼、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13年获得第一季度“周口好人”荣誉称号。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大学讲师,儿子聪明活泼,还有公公婆婆,一家人和和美美。2004年底,她年仅31岁的丈夫因脑溢血突然去世,撇下了两岁的儿子和年老体弱的公婆。公婆家在农村,年龄大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当时只有20多岁,以后的日子该咋过?噩梦过后,她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她对着爱人的遗像哭泣,她决心替丈夫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赡养他们到老。转眼丈夫去世8年多了,给她牵线搭桥的人也不少,她始终坚持一个条件,就是带上她的孩子、公公和婆婆一起生活,对他们要好。因此直到现在她依然没有再组新家庭,但她从没为这个后悔过。这么多年,她们婆媳一直相处得非常融洽。经常有人这样问她婆婆,这是您闺女吧,看对你多好,她婆婆也会情不自禁解释:“是俺媳妇,俺这媳妇待俺比闺女还亲呢!”
2005年,公公因失子之痛,积郁成疾,突发脑溢血重病在床,右侧肢体麻痹,失去了语言能力。张春艳又一次挺起了腰杆,不仅送公公去条件最好的医院治病,还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每天为公公做康复按摩。刚开始公公有些不好意思,认为她是媳妇,拒绝让她做按摩,她对公公说:“爸,您现在是病人,不要想那么多,你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坚持给公公按摩,慢慢地公公的肢体有了知觉。之后她既当儿子又当女儿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春艳一直无怨无悔地伺候了公公8年,直到2012年公公去世,她更是替丈夫尽到一个当儿子的责任来处理后事,给公公披麻戴孝,按当地的规矩挨门挨户地磕头求人帮忙,处理后事。周围群众都说,这家真有福气,娶了这么好的一个媳妇,儿子虽然死了,公爹也一样葬得风风光光。
2010年底,她带队查办一个无CCC认证配电柜案件。那天下着大雪,而她们要检查的配电柜安装在3米多高的铁架上,堆满厚厚的积雪,还紧挨着一个3000伏电压的变压器,非常危险。以往她从来没爬过这么高的悬空铁架,怎么办,上去还是不上去,当时她心里确实有些怕,要是不上去,证据就有可能被转移。她一咬牙,管不了那么多了,自己爬了上去。在高空她历时一个多小时,对无认证设备进行详细拍照记录,保全了证据,使案件得以顺利办结。
由于工作出色,2011年组织上又让她兼任“12365”举报投诉中心主任,工作量顿时增加了很多。2012年7月的一天夜里,她的儿子突然头痛、高烧,还伴有严重呕吐,紧急送往医院后,再给孩子做过一系列检查化验,输上水,天已经亮了。经过一整夜的折腾,她已经疲惫不堪,可是偏偏今天投诉中心是她值班,空岗就意味着工作可能会出问题,于是她拖着沉重的身体又赶紧向单位走去,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时至今日,她仍用她的大爱独自支撑着家庭,用她的坚强扛着家和事业的重担前行,她弘扬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得到广泛赞誉,她为我们传递着人性的真善美,为社会传递着勇于担当的正能量。
林斌杨:诠释大爱人生
2013年3月4日,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的桂林依然寒风瑟瑟,路人大多还穿着羽绒服,下午6点30分左右,忙碌了一天的广西桂林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副主任林斌杨回到自家小区,独自往家走去。在路过小区内池塘边时,他远远看见一个两岁多的小孩独自在对面的池塘边玩耍,而孩子的周围并未发现任何看管照料小孩的大人,年幼的孩子感觉不到危险就在身边,在池塘边上自顾自地玩着,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见此情景,林斌杨同志放慢了脚步,正在考虑怎么提醒这个小孩不要太靠近水塘的时候,小孩却已摇摇晃晃地朝着池塘走去,林斌杨还没来得及喊他小心,“扑通”一声,孩子就已掉到了池塘里,转瞬间,冰冷的池水里年幼的生命危在旦夕。林斌杨见状,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朝池塘飞奔过去,甚至没有脱掉衣物和鞋袜,一边大喊救人,一边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奋力向对岸游去。年久失修的池塘里,淤泥积了极厚的一层,水面也全都被浮萍覆盖着,给争分夺秒抢救孩子造成了很大困难,林斌杨竭尽全力朝着孩子落水的地方游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孩子并高高托出水面。然而由于最近的堤岸太高,实在无法把孩子托送到岸上,他只好双手托举着孩子从池内艰难涉水折返至较低的岸边,并在周围群众的配合下将孩子救上岸。此时的他已全身湿透,浑身上下沾满了淤泥和浮萍,可他无暇顾及自身的情况,一上岸就忙着清理孩子脸上、身上的污物,接过周围群众递来的毛毯将孩子包裹好,建议刚刚赶到的家长将孩子立即送往医院。
而当他处理完这一切后,才感觉到寒意袭来,自己早已冻得瑟瑟发抖,拿出手机想和家人联系时,才发现衣兜里刚买几天的新手机已被水泡坏了。周围群众纷纷称赞他的义举,而他在简单地收拾以后,从人群中悄然离开了……
当天晚上,有位同事无法通过手机联系上他,从旁打听才得知其中内情。他的事迹在同事当中传开之后,大家都夸赞他的善行义举,为有这样一位无私助人的好同事而倍感自豪,林斌杨只是憨厚一笑。
工作和生活中的他,朴实善良,为人低调,甘于奉献。他曾多次捐助龙胜江底乡小学的贫困学生,2012年10月,任桂林机场办副主任的他还组织开展了为贫困山区学生捐助营养午餐的“3元计划”捐款活动。每次抗震救灾支援活动,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成为单位捐款最多的人,还动员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多捐款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还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他对出入境的旅客总是热情服务、彬彬有礼,为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多次拾到旅客护照、烟酒、钱物等,他总是主动寻找联系失主,归还失物,避免旅客的财物损失;对于那些特殊的出境病人,他总是在严格履行检疫程序的同时,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为病人提供最大的便利。他的善行,收获了诸多旅客的感谢和好评。有两名澳大利亚旅客在桂林机场办理出境登机手续的时候,遇上了无法打印登机牌的难题,旅客因语言问题沟通不畅,解决的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就在旅客一筹莫展的时候,路过的林斌杨看到他们面露难色,用流畅的英语主动上前了解他们的难处,并帮助旅客与机场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他的一再努力之下,两位国际友人得以按时办理登记手续并顺利返程,避免了几千元的经济损失。事后,林主任婉言谢绝了旅行社经理的登门酬谢,但旅行社还是送来了感谢信,表达了对林斌杨的感激之意。
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党员,林斌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文君:践行核心价值
日前,在全国质检系统组织评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活动中,北京市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长张文君榜上有名。张文君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12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集团军转业到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现任北京市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队长。他爱岗敬业,勤勉上进,廉洁自律,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促进房山区质监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张文君在部队期间,于1991年10月参加北京军区侦察兵尖子大比武获全能冠军,荣立三等功;1995年12月圆满完成军委首长的安全保卫任务,荣立三等功;1997年12月在执行任务时抓获北京市公安局通缉的两名逃犯,荣立二等功;2003年12月所带领的新兵营在集团军考核中获得冠军,荣立三等功;2008年5月在汶川抗震救灾一线,荣立三等功,同年参加奥运安保工作,获国家奥运安保领导小组通报嘉奖。转业到地方后,2011年在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年度考核中获优秀嘉奖,2012年在北京市质监局年度考核中荣立三等功。2013年被推荐为北京市首届“勤廉之星”候选人(全市32人入围),是北京市纪检委首推的4位宣传典型之一,北京电视台“廉政北京”频道即将播出该同志先进事迹短片(电视台正在采访摄制中)。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张文君随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带领特种小分队成功营救地震幸存者48人,挖掘遗体1080具,期间得知岳父去世的消息,毅然决定留在抗震救灾前线,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大爱、大勇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转业到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后,张文君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艰苦朴素、勤恳踏实的优良作风。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一名质监战线上的新兵,利用点滴时间努力学习质监部门相关业务的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坚持从基础入手,从基层做起,先后在特种设备监察、行政执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多个岗位上历练,全面扎实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迅速成长为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业务骨干和带头人。在任职期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打假查黑,依法行政,展现了一名优秀质监工作者的风貌。
2012年6月25日,在查处房山区阎村镇张庄村商业街一处无证糕点生产窝点的过程中,相对人纠集了10余人,阻止执法人员扣押产品,并叫嚣:“谁敢装车,弄死谁”,张文君不惧恐吓,义正辞严地斥责了对方暴力抗法行为,扫清执法障碍,并将相对人偷偷塞给他的2万元现金扔在了地上。
2012年7月21日,房山区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桥断路毁,张文君冲在第一线,带领科室人员,下乡检查受灾情况,为灾后的食品监管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
2011年12月31日下午,张文君驾车经过房山区良乡拱辰北大街十字路口,发现车辆无法通行,路口南侧道路中间一位中年男子瑟瑟发抖地躺在地上,浑身鲜血,正在向周围人求救,围观者却无人施救,都说,谁敢救呀,黏上了怎么办?张文君二话没说,立即将伤者抱上自己的车,紧急送往就近的良乡医院抢救,当时伤者已昏迷,由于得到及时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家属赶到医院后误认张文君是肇事者,不放张文君走,随后赶到医院的交警也怀疑张文君是肇事者。张文君虽然受到了误解,并没有感到怨恨,因为他坚信“人人都应献出一份爱,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正义终究能压倒邪恶,还他一份清白”。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伤者清醒后及时澄清了事实,并抓着张文君的手,感激地说:“大哥,要是没有你,我命都没了。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感谢你,我的救命恩人。”这一幕令处理事故的交警也感慨道:“这年头,像你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雷锋的影子!”伤者痊愈后,要求到单位送感谢信,被张文君婉言谢绝。
2013年1月的一天,张文君在良乡医院办事时,一位老大爷从上行自动扶梯上摔落,头部、手上满是鲜血。在前乘梯的张文君发现后,转身立即抱起老大爷,直奔急救室。在场的老人的老伴紧紧抓住张文君的手说:“好人啊,谢谢你救了我老伴。”
张文君的优秀事迹、见义勇为的美德和爱岗敬业的品质为质检系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