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专业运动品牌DESCENTE迪桑特在北京长城举办“迎峰而上”品牌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文革、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少翔、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乐俊等与来自冰雪运动领域的专家,爱好者及众多行动家齐聚一堂,在由迪桑特打造的冰雪世界中,共同回溯并展望品牌与冰雪运动携手前行的顶峰时刻。
活动以长城这一历史地标为背景,通过震撼的光影秀,产品展示,嘉宾探讨以及第一次长城滑雪挑战将科技创新、设计美学与迪桑特“一切始于滑雪”的品牌运动基因完美演绎,生动诠释品牌发展历程中的五大传奇“顶峰”故事,展现了品牌在冰雪运动领域的发展历程与不懈追求。
巅峰共聚,光影点亮品牌征程
发布会以天空为幕布,科技感十足的光影秀震撼开幕。夜空中,无人机编队缓缓勾勒出品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个顶峰传奇故事,将关于匠心、创新、赋能、突破、荣耀的品牌故事通过光影变幻娓娓道来。
在迪桑特的品牌发展历程中,有五座“传奇顶峰”承载了品牌伴随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式成就,是对品牌不断“迎峰而上”追求的多维体现。匠心之峰诞生于札幌,始于首款3D立体剪裁速降滑雪服,开创以滑雪装备赋能竞技表现的先河;创新之峰,1976年以彩虹滑雪服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惊艳亮相,引领滑雪装备设计的新风潮;赋能之峰,自1978年起与世界级滑雪队——瑞士高山滑雪队合作,见证“王者之师”的成长并助力其登顶采尔马特峰;突破之峰,1979年凭借“魔法运动套装”助力奥地利队将世界滑雪竞赛纪录缩短2秒,突破速度极限登顶霞慕尼领奖台;荣耀之峰,则以助力中国运动员取得多枚奖牌,在崇礼书写迪桑特的辉煌篇章。这五座顶峰是迪桑特品牌在滑雪装备领域不断创新并逐渐积淀深厚的绝佳例证。光影秀点亮长城之上的夜空,迪桑特顶峰探索之旅在此开启。
迪桑特五峰故事无人机光影秀
技艺创新,赋能冰雪运动发展
发布会现场,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少翔发表致辞。他强调,迪桑特以匠心工艺、科技创新结合独特设计美学成就专业装备,赋能冰雪运动,助力专业运动员突破自我,载誉而归。同时积极投身冰雪文化的推广活动,从专业赛事到雪场赞助,以期让更多人感受和体验到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与激情。迪桑特希望以品牌与产品为桥梁,连接各地冰雪运动爱好者,使冰雪运动作为专业竞技项目之余,也能成为更多人的运动生活方式。
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少翔于发布会上发言致辞
随着对冰雪文化的探讨结束,在众人见证之下,长城雪道在灯光中被隆重点亮,冰雪人心之所向的“下一座顶峰”就此呈现。五峰精神在此刻融汇于长城,灯光在夜幕中闪耀,蜿蜒盘旋在城墙之上,品牌不断突破自我、“迎峰而上”的精神力量在此刻变得具象。
迪桑特“迎峰而上”品牌发布会
本次展示的滑雪装备包括本季主推产品RWSB S.I.O单板滑雪服和SCHEMATECH SKY双板滑雪服系列,融入了如迪桑特自研S.I.O匠心专业版型和Gore-Tex Pro专业科技面料,可在为滑雪者提供良好防护的同时,确保运动过程中的保暖性及灵活性,是迪桑特专业滑雪装备的集大成之作。
迪桑特新品走秀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迪桑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乐俊、知名建筑师马清运、瑞士Helve Ski滑雪学校校长李元亮则围绕“迎峰而上”的品牌理念,探讨了如何在各自领域中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如同迪桑特品牌始终以产品赋能竞技表现,以行动助力冰雪运动发展。
最后,六位滑手身着迪桑特滑雪装备在长城雪道上,以娴熟的滑行技巧和优秀的控制力,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滑雪表演。滑手们在雪道上穿梭、腾跃,每一次转身与滑行都尽显滑雪装备的卓越性能,这也是前所未有的长城滑雪挑战,亦是迪桑特品牌突破创新、迎峰而上的精神表达。
迪桑特长城雪道滑雪挑战表演
并肩同行,以科技实力赋能竞技赛场表现
在同期举行的2024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上,迪桑特作为赛事赞助商“亮相”赛场。中国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队运动员身着品牌装备在赛场上自由挥洒,以娴熟的技艺和卓越的竞技表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盛赛。作为冰雪运动的长期支持者,迪桑特通过与中国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队及中国国家高山滑雪队的深度合作以科技实力赋能竞技表现,助力中国冰雪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争创佳绩。
长久以来,迪桑特始终坚持以科技与匠心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和冰雪文化普及。以品牌历史中的“五峰”精神为指引,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合作,将冰雪运动的魅力传递给每位行动家。未来,品牌将融汇创新与突破的力量,持续与行动家携手前行,探索冰雪运动的更多可能,向更高更远处的下一座顶峰“迎峰而上”。
DESCENTE迪桑特是一个法语词汇,意为“滑降”。迪桑特经典的品牌箭头标识被称之为“品质印记”,代表着三种滑雪的基本技术“直滑降”、“斜滑降”“横滑降”, 意味着迪桑特始于滑雪的品牌基因。三个箭头集合而成一个迎峰而上的大箭头,象征着勇敢无畏,身体滑降而精神向上的滑雪运动态度。这也喻示着迪桑特始终以精湛的制造工艺为立身之本,不断突破限制,追求机能美学和科技创新的设计。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