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种大棚叫“玩棚”的山东寿光人如今越来越重视“玩技术”。在“玩棚”与“玩技术”之间,寿光人走出了一条扎根于田间地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绿色 科技 未来”为主题的第19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4月20日在山东省寿光市开幕,“鱼菜共生”等农业前沿技术成为本届展会亮点,这些科技成果将近年来蔬菜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清晰地呈现出来。
“玩大棚”:蔬菜大棚变身“绿色工厂”
“鱼菜共生技术以水为媒,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提供给蔬菜作为生长的‘营养液’,将蔬菜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活生长,实现鱼菜的良性循环。”寿光菜博会工作人员马尊娟说。
在本届菜博会上,展示了诸如“鱼菜共生”这样的先进技术100多项。此外,还有2400多个国内外蔬菜品种亮相。这些数字折射出中国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的大发展。
沿着穿越寿光境内的308国道驱车一路向西,道路两边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的西红柿、辣椒、黄瓜、甜瓜等果蔬喷红吐绿,沉重的果实将枝丫压得很低。
半月后,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的大棚西红柿就要上市了。往年此时,他都和妻子忙着给大棚通风散热,防止温度过高影响西红柿生长。但现在他却悠闲地在手机APP上一点,大棚内就自动通风了。“过去要干一上午的活儿,现在通过手机操作5分钟内就能全部完成。”崔江元说。
从第一代大棚到第七代大棚,大棚技术更迭的速度,见证了寿光乃至中国的蔬菜发展之路。从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到现在,寿光不仅成为全国蔬菜集散地,年交易蔬菜80亿公斤,而且智能化精准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信息化温室远程控制等100多项先进技术也在这里落地生根。
“一座大棚就是一个绿色工厂,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苦活累活变成了时尚活儿。”寿光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马驰宇说,近年来,寿光市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乡村,一个个新式大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玩技术”:从“诸侯争霸”到“奥林匹克”竞技
降血压辣椒、VC辣椒……在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内,一个个功能性蔬菜品种让人眼前一亮。来自国内外的蔬菜种苗企业培育的最新品种,都在这个园区内集中展示。
上海乾德种业公司总经理王圣洁一边在大棚内观察新品种西红柿长势,一边指着不同外形的西红柿对记者说:“这是用来当水果吃的,这是专门用来煲汤的。”在这个大棚里,就有乾德种业培育的99个西红柿品种。
相邻不远的寿光南澳绿亨公司的育种大棚里,“红粉丽人”“千娇”“红玲珑”“春禧”……一个个动听的名字就代表着一个个新培育的西红柿品种。在山东西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棚里,具有不同养生功能的白菜、辣椒等蔬菜即将成熟。
近年来,寿光市已从全国蔬菜集散地变成了蔬菜新技术集散地。每年都有从寿光培育出来的新蔬菜品种走向全国。
一家蔬菜品种研发企业负责人说,以往各地蔬菜在这里“诸侯争霸”抢占市场,现在变成各种技术在这参加“奥林匹克”竞技了,“谁的新品种在寿光站稳脚跟了,就在全国同行业拔得头筹了。”
与蔬菜种苗一同走向全国的还有寿光大棚种植模式。据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介绍,目前全市高级农民技师等技术农民达到2.5万人,有1万多人常年在贵州、云南等地负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新六产:“一棵菜”背后的三产融合
对当前的寿光而言,种植蔬菜已不再是田间地头的埋头耕作,而是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本届菜博会的展馆里,人们纷纷好奇地在各具特色的蔬菜瓜果前拍照。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奇蔬菜瓜果品种、前沿种植技术、传统农业文化等让他们流连忘返。
从种植北方地区群众冬季吃的“一棵菜”到每年举办一次菜博会,寿光蔬菜生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张茂海说,寿光由农业起步,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带动三产服务业,构筑了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寿光市不仅发布了“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还运行了全国第一家荷兰模式蔬菜电子拍卖市场。通过推进互联网与蔬菜深度融合,集中打造了农圣网、“种好地”等区域性电商平台,全市有5000多种蔬菜、种苗实现网上销售,去年农业电商交易额达到26亿元。
18年来,菜博会主展区面积由0.35万平方米扩大到46.5万平方米,游客人数从28万增加到如今的200多万……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说,依托蔬菜产业发展“新六产”,寿光走出了一条具有现代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寿光“活了全国市场,鼓了群众口袋,美了传统乡村”。 新华社记者 张志龙 席 敏
(责任编辑: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