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全国质量月2013 > 要闻速览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抓质量促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2012年09月13日 11:32   来源:中国质量网   

  抓质量是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检工作的主攻方向。在今年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支树平局长要求全系统“抓质量要上新水平”,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严格质量监管,狠抓质量提升,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合肥举办第23个全国“质量月”活动现场启动仪式。启动地点之所以放在安徽,本身就有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的作用。今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抓质量的成绩和经验,敬请关注。

   清晨5时,天方微曙。人们好梦正酣,年轻的母亲吻别了不满周岁的女儿,坐上长途汽车,踏上了从合肥赶往黄山的旅途。

   初秋的黄山脚下,小河沟刚刚露出了鹅卵石。一路长途跋涉、蜿蜒颠簸近10小时,下午3时,她终于到达原徽州地区的祁门茶厂,未顾得上休息,便直接赶往企业,检查生产、查看记录、抽取样品……

  这是1992年的一幕。

   穿越时光的隧道,2012年8月,当年的安徽检验检疫局茶叶检验员吴雪原现在已经是黄山检验检疫局局长。她向记者回忆起20年前第一次检验监管茶叶出口企业的情形。20多年来,从茶学博士到检验检疫人员,再到一局之长,吴雪原始终与茶叶有着不解之缘。

  “茶叶是黄山地区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检验检疫部门有职责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帮助茶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茶产业。”从安徽局局长姜宗亮的一番话中可以感受到,吴雪原与茶叶的“缘分”,正是安徽检验检疫部门服务地方产业、促进茶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写照和缩影。

   茶博士尽职责

   黄山茶业源于汉、闻于唐、兴于清、盛于今。今天,黄山地区是名列全国十大名茶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原产地,这里建有全国最大的绿茶出口基地。天时地利人和,安徽检验检疫部门为促进茶叶出口保驾护航,近3年来,出口额以年均44%的速度递增。

   翻开安徽局的干部职工名册,不少人都毕业于茶学专业。2011年3月,安徽检验检疫系统唯一的茶学博士吴雪原,被任命为黄山检验检疫局局长。

  “茶学是我的本行,搞茶叶是我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跟茶叶走得更近,跟茶产业结合得更紧,充分利用行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为黄山茶叶‘走出去’尽一份力。”吴雪原爱茶、学茶、监管茶,数年如一日。她师从我国一代茶学宗师陈椽教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自她进入安徽局工作,无数次深入产地、企业,为出口茶叶严把质量安全关。今天,她成为一局之长,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为茶叶出口尽更大的职责。

  “2004年,我还是黄山局办公室主任,当时去市场买茶叶时就常常有人对我说,你们检验检疫局有个叫吴雪原的,生产企业的老板都惧怕她那双‘火眼金睛’,都不敢在质量上玩花招。”现任黄山局副局长的费世平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人们看来,茶博士担任茶产区的局长,确实是安徽局把住茶叶质量关、促进茶叶出口的着力点之一。2011年7月29日,走马上任仅3天的姜宗亮就来到黄山实地调研茶叶出口,当了解到吴雪原是茶学博士时十分高兴。

   实验室终发力

   在黄山局办公楼的五层,有个600余平方米的“黄山茶与食品综合检测中心”。在该中心,有位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储晓刚的研究生。

  “你看,我们这里有人才、有设备,仅这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就价值200多万元。”吴雪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黄山局检验检疫出口茶叶12602吨、货值476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97%和61.31%,预计全年将突破1亿美元。

  “上半年黄山茶叶出口增长这么多,得益于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支撑,得益于黄山茶与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的建立。”在安徽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高度赞扬。然而,这个两年前就建立、却长期闲置的实验室终于发力,源自姜宗亮到安徽局后的第一个决策。

   去年7月29日,姜宗亮在黄山调研期间,邀请了10家茶叶出口企业召开座谈会。会上,企业谈得最多的就是茶叶出口检测难,样品要送到合肥、宁波、杭州等地去。这一情况让姜宗亮坐不住了:“13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竟然没有用起来!”原来,当时的茶叶实验室挂在安徽局技术中心,由于技术中心派不出人员到黄山去工作,始终没有运转。

  “实验室放在技术中心,从机制体制上是不适应的,把它下放到黄山局。”姜宗亮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怎么运转?对此,黄山局党组也感到压力非常之大。

  “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姜宗亮当即和中国检科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储晓刚取得联系,请中国检科院从技术力量上给予支持。没几天,储晓刚就带着一支队伍来了,检修设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短短数月,黄山局举全局之力抓实验室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今年3月,随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揭开红绸的瞬间,安徽局与中国检科院合作的“黄山茶叶质量安全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中心不仅要为黄山服务,还要为全省乃至全国服务,成为国家级的食品农产品检测研究中心。”姜宗亮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黄山局工作人员可以去中国检科院培训,中国检科院也会派人来黄山局挂职,技术力量问题迎刃而解,双方还积极开展科研合作。1月至7月,该中心共检测样品276个,2280项,同比分别增长了360%和608%。目前,该实验室已开展40项检测业务,其中扩项占70%。

   黄山茶与食品综合检测中心的实力、成效与目标,吸引了地方政府领导的眼球。黄山市政府给予土地支持,一个12000平方米、180台套仪器设备的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有望不久建成。“以前是我们送出去检,以后就都是人家送到我们这里来检了。”花建慧高兴地说。

   新模式促出口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诗句,为松萝茶添了无穷意味。

  8月15日,记者走进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45000平方米标准化的厂房、8万余亩的原料基地、ISO9000、ISO14000、有机茶、GAP等国标级系列认证,处处体现着企业董事长王光熙“兢兢业业,在每个环节制造好茶”的生产经营理念。

  “产品质量靠生产,企业主体意识十分重要。”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服务地方外贸发展,黄山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先行先试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探索和改革。

   随着黄山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快速验放的需求和现行的批批检验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黄山局以茶与食品综合检测中心为技术支撑,把残留检测向前延伸到企业的基地茶园管理、鲜叶采收、毛茶验收等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和辖区内体系运转良好、诚信等级高的茶叶出口企业试行“风险控制+动态管理”下的“监管放行”,为质量诚信企业打开一条“绿色通道”,同时对当地出口企业抓质量、重诚信起到积极的褒奖和引领作用。先后有18家茶叶企业新建或改造厂房,面积达20.8万平方米,新增清洁化生产线12条。

  “茶叶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一是没有品牌,二是国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好的办法是建示范区、搞区域化管理。”吴雪原对记者说。2011年5月,安徽省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休宁)现场会在黄山召开,休宁县获得2011年重点推进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称号,并受到通报表彰。

  “示范区建设还在进行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和交流,争取更大的支持。”姜宗亮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王岳)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