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质量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质量兴市助推湖北省黄冈市经济转型发展

2011年11月21日 14:04   来源:中国质量报   高为龙 王宽 张华
    “经过10年的质量兴市,黄冈已成功迈入工业化门槛,并逐步从农业大市走向工业大市和工业强市。”日前,湖北省黄冈市市长刘雪荣在全市质量兴市工作暨首届大别山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如是说。

    湖北省黄冈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末,传统的农耕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全市11个县(市)区几乎有一半是贫困县。“老区崛起,质量先行”。进入新世纪,黄冈市委、市政府先后发出《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通知》,颁布实施《黄冈市大别山质量奖评定管理规定》,坚定不移地走上了10年的质量兴市之路。11个县(市)区、121个乡镇、1156家企业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镇”、“质量兴企”活动。全市企业共创中国名牌产品两个,湖北名牌产品45个,名牌产品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1%。通过树立一批质量标杆,鼓励引导企业追求卓越绩效,在全市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刘雪荣介绍,“十一五”期间,黄冈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1577家,比“十五”末的524家净增1053家,在全省17个市州中增加企业数最多,新增企业数量超过“十五”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两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50.78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245.67亿元,5年净增近19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9亿元,年均增长33%左右,比“十五”时期增幅高8.2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工业经济规划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规模由“十五”时期的全省第11位跃居为“十一五”期末的全省第9位。

    日前发布的《2010年黄冈质量状况》白皮书反映,“十一五”期间,黄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大力实施“六个一百”工程,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了提档升级,并且规模逐步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也在招商引资大潮中迅速壮大。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食品饮料、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主要是造船)、窑炉制造、茶叶丝绸、钢结构等特色产业集群31个,聚集企业1750家,已有7个产业集群进入了全省重点行列。全市经省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共有14家,占全省开发区总数的近1/10。到2010年年底,全市入园规模以上企业有73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的46.8%;入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经达到98家,占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的90%以上;预计今年园区企业可实现增加值达140亿元以上。在工业园区,低碳型和环保型经济初具规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能耗下降20%的目标。

    据悉,直到本世纪头两年,黄冈还主要是“油稻稻”、“麦稻稻”经济(即一季油菜或小麦、两季稻谷),农业经济基本上停留在种什么、卖什么的“种农业”阶段。黄冈市质监局局长秦建英说,为改变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市近几年来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规划建立了武穴双低油菜、黄梅优质棉等16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了罗田板栗和英山茶叶两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83项,采标标志使用产品67项,制修订国家级、省级地方标准24项,市县级地方标准74项。罗田板栗、黄州萝卜、蕲春珍米、英山云雾茶、黄梅青虾等17个特色农产品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数居全国市州首位。据统计,2010年,这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系列产值35.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5亿元。革命的“红土”变成了质量的“沃土”。《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