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质量监督 > 正文
中经搜索

学生校服无小事 质量与监管并举

2017年11月24日 10:23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报记者 傅小冰

  日前,云南省质监部门对该省学生服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阶段性回顾。

  学生服产品涉及千千万万的学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学生服的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服的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建立和完善学生服管理制度,确保学生服品质,发挥学生服育人和审美功能,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学生、家长、学校的共同愿望。这就要求政府及教育部门和质监、工商等管理部门紧密协调,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学生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生服产品质量,努力构建让社会放心的学生服管理服务体系。

  学生服市场缺乏严格管理

  据2016年统计数据,云南省普通大学每年招收新生20万人、在校学生6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每年招收新生23万人、在校学生61万人;普通高中每年招收新生28万人、在校学生80万人;初中每年招收新生63万人、在校学生187万人;小学每年招收新生64万人、在校学生376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31万人。每当开学季节,众多学生、家长、学校都要面临学生服的选购问题。

  现在云南全省的学生服市场缺乏严格管理,学生服的采购多数是由各学校单独组织实施,部分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实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参与,质监和工商部门也无法实施监督。由于学校老师及家长、学生对学生服的质量安全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很多学生服的采购没有科学严谨的招标、评标程序,对于投标者的资质和能力不能正确评价,签订的学生服采购合同没有合理的质量要求和验收依据,对所采购的学生服质量状况不能正确判断,给学生服质量安全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质量提升任重道远

  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之前,我国没有学生服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没有统一的学生服标准,我国质监部门对学生服质量的监督管理,只能归纳在对服装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在对服装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不按相关标准规定生产学生服的行为,都及时指出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有违法行为的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但是由于学生服采购从生产者、销售者直接到学校的过程,处在质量监管部门的空白区域,造成了监管的缺失,给学生服质量安全留下了隐患。

  2016年5月,根据教育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国家标准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装备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的通知》,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质监督局、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了对包括校服产品的基础教育装备产品的联合检查。

  仅去年8~10月,中国纤维检验开展了学生服质量监督检查,并在全国9个省级纤维检验机构和4个市级纤维检验机构重点辖区开展了学生服质量评估专项行动。专项行动由云南省纤维检验局在该省7个州市共抽查学生服产品200批次,经检验合格64批次,合格率32%。其中108批次在生产企业抽查,合格41批次,合格率38%;92批次在学校抽查,合格23批次,合格率25%。虽然所抽查样品安全性能指标都合格,没有“毒校服”问题,但是普遍存在学生服无产品标识、部分学生服产品存在面料成分含量不符、色牢度超标、缝接强度不够、起毛起球等严重质量问题。

  通过检查,云南省纤检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多数学生服生产企业都没有对用于生产学生服的原辅材料进行进货检查验收和记录,多数学生服产品没有按照标准规定要求标注标识,出厂供货前基本没有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部分服装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制作工艺粗糙,根本不具备生产合格学生服的质量保证能力,甚至是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的作坊。学生服销售者及使用单位学校没有履行检查验收和记录义务、学生服采购没有严格进行招投标。一些销售者并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的生产企业支撑,少数在采购过程中采取弄虚作假、伪造检验报告、低价恶性竞争等不正当手段,严重扰乱学生服市场的正常秩序。

  云南省纤检局负责人表示,学生服质量安全关乎广大学生健康,可谓人人有责。但学生服质量问题是沉疴宿疾,问题根源涉及方方面面,质量提升并非朝夕间能够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靠哪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刻不容缓,需要教育部门、工商、质监等监管部门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学校、家长协同配合,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佟明彪)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