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视频人物库
  搜索    网站地图
广告载入中...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   ·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   ·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   ·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建设质量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频道 > 头条要闻 > 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我只是个"搬运工"

2013年02月16日 10:01   来源:中国科学报 卢晓璐 黄辛   

回顾自己的质量管理人生,刘源张不禁感叹:“想一想,没白干!”
  “2012年度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颁给我,我倒是吃了一惊。我不是学者,自认为只是个"搬运工",西边的东西"搬到"东边去,研究室的东西"搬到"工厂去,工厂的东西"搬到"研究室来。”
  这位谦逊的长者,正是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源张。
  “我这一生没白干”
  1949年,刘源张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系毕业,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主修运筹学。1956年,刘源张回国,应时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之邀参与运筹学研究室的工作,从此开启了他的质量管理生涯。
  50多年来,刘源张先后在中科院力学所、数学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任研究员,但他始终专注于质量管理领域,长期深入一线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应用的普及。刘源张是中国唯一一位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也是费根堡终身成就奖的全球首个获得者。
  早在1957年,刘源张就在中科院力学所运筹学研究室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质量控制研究组。他还身体力行地深入全国各地各厂,在纺织、机械、冶金等行业里介绍推广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
  “文 革”结束后,刘源张应邀到北京内燃机总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帮助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著名的“三全”、“三保”理论,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
  刘源张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求考虑经济性和时间性在内的“全面质量”意义,还应包括售前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并且应做到“上至领导、下至清洁工”在内“全员参加”。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三全”理念。同时,刘源张指出,要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用员工质量保证工作质量,这便是“三保”。
  1979年,刘源张参与创办了中国质量协会,并于1980年协助国家经委颁发《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纲要明确提出“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如今这已是家喻户晓。
  回顾自己的质量管理人生,刘源张不禁感叹:“想一想,没白干!”
  “管理也是软实力”
  刘源张很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在日本,所有的铅笔都有“日本标准”的符号,小学教师会告诉每个学生,买铅笔一定要看有没有日本国家标准的符号。所以日本人从小就牢记这一符号,这使得所有工厂都要学习、使用国家标准。
  “管理也是软实力,”刘源张指出,提高技术标准的社会认知度很重要,强调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的配合也同样重要。“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都是科学创新的结果,拍脑袋出来的、抄外国东西出来的都不行,一定要通过科学试验。”
  多年来,刘源张矢志不渝地致力于中国质量管理标准的制订、鉴定和推行,更提倡质量强国,呼吁让全民都能重视质量。
  谈起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等恶劣的事故,刘源张微微有些激动,斥责“那都是不讲诚信,简直是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刘源张曾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要求设立质量工程师制度,现在这一制度经逐步发展为企业的首席质量官体系。后来他又屡次上书中央,提出制定《质量振兴纲要》,提倡“建设质量强国”的口号。
  “要建设真正的质量强国,恐怕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里就开设质量课程。有了这样一种常识,自然就能形成消费者对企业的监督。”
  桃李满天下
  几十年来,刘源张虽从未在高等院校专职任教,但他坚持到群众中、到领导中去讲课。刘源张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直接起作用,而他也确实对在转变人们的管理观念、启蒙人们的科学理解上取得了成功。
  刘源张在全国各地多次开办质量管理讲习班,他也是第一个从1977年始就在中国媒体上作全面质量管理介绍和评论的人。1980年9月,刘源张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全面质量管理电视讲座,并开创了先培养讲座辅导员再招收学员学习并进行结业考试的电视教学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刘源张也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了。
  刘源张的博士生、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唐锡晋认为,刘老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高峰时期,80多岁的刘院士每年出席我主持的讨论班超过10次以上。对他来说,我们讨论的都是新颖的话题,他也始终保持着求知的热情,”令唐锡晋印象深刻的是,“刘老特别强调,知识不是精英创造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在科学院作研究的人创造的,生活中老百姓随时随地都在创造知识。”也许正因如此,刘老才那么热衷于当一个实践一线和研究院所之间的“搬运工”吧。
  直到今天,87岁的刘源张仍坚持着七点钟起床、十一点半睡觉的习惯。依然每天工作五小时,及时收发邮件,安排工作,精神矍铄。今年初,刘源张还随团考察了上海外高桥发电厂,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
  这位勤勉的老人说,他要在自己质量管理人生的第六个10年里,做一个质量管理的社会活动家。虽然不能再长期蹲守在一线推行质量管理,刘源张仍然表示:“我想给企业敲敲边鼓,到那里去讲诚信和感恩。”这是心目中一份属于国家、属于质量工作者的责任。

(责任编辑:苏兰)

商务进行时